首页 -> 2005年第2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夕阳
  
   〔美〕桑德堡
  有一种低声道别的夕阳。
  往往是短促的黄昏,替星星铺路。
  它们均匀地踱过草原和海的边缘,
  睡眠是安稳的。
  有一种舞着告别的夕阳。
  它们把围巾一半投向圆穹,
  于是投上圆穹,投过圆穹。
  耳朵边挂着丝绢,腰间飘着缎带,
  舞着,舞着跟你道别。睡眠时
  微微转侧,因为做着梦。
  (邢光祖译)
  并非每位语文老师都才华横溢,并非每位语文老师都是性情中人,但他们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文学的神圣。这里展示的是三尺讲台之外的“我师风采”,这里讲述的是老师眼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欢迎喜读乐写的老师将您的创作展现给广大的读者。
  (编 者)
  
  军用挎包
  
  湖北保康实验中学 张德富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时,琴都忍不住要提着发黄的军用挎包站在路口,向通往县城的公路张望。
  提起琴的挎包,曾有记载云:琴的挎包多年来未见离开身,内装何物无人知晓,因为她看得紧,无人可接近。她的姐妹多次提出让她换个时髦的皮包,她都未曾答应。琴的挎包日后便成了一个多项选择题。
  又是一个傍晚,邮递员送来了发给琴的电报,琴看了内容后,顿觉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过几天,就是琴的生日。许多姐妹都来向她祝贺,祝福之话滚滚而来。最后还是琴解除了姐妹心中的问号。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三年前,我和军恋爱上了,几年里,我们建立的感情很深很深。可后来军要去当兵,送他走时,我俩流泪分别。他送给我一个军用挎包,叫我今后装他写给我的信和军功章……”
  说着,琴将挎包里的信和军功章倒了出来,堆满一桌,那军功章闪闪发光,许多姐妹都为之骄傲。
  琴看了一眼兴奋的姐妹,几滴晶莹的泪水滚落到挎包上,接着说:“前不久,军来信说马上要回来和我完婚,我就天天等啊,夜夜盼啊,可盼来盼去却盼来了他们军区发来的电报,说军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琴几乎成了泪人无法说下去了。姐妹们也明白了,场内一片抽泣。
  
  腊月的风景
  
  李 琳
  
   一
  这是一个被爆竹、春联和年火烤红了的月份,村村寨寨散发着年糕、红豆和糯米糍粑的芬芳。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丰硕、冬的收藏一起酿成腊月浓酽的喜悦和香甜!
  腊月是一挂欢跳的响鞭。
  腊月农户的屋檐下,挂满油汪汪的腊鱼腊肉,挂满黄澄澄的玉米棒和诱人的红辣椒,那是一行行朴实无华的赞美诗,赞美农家的腊月,赞美腊月的农家!
  
  二
  腊月的每一天,仿佛都是黄道吉日,喜悦洋溢在这个月份,稻香的气息染醉了这个月份。农家把一年四季的企盼和期待都浓缩在这个月分。
  谁家又在娶亲,趁腊月的黄金季节,把喇叭吹得震天响。迎亲的队伍迤逦在弯弯的山道上,彩电披红、冰箱挂彩,摩托叫、汽车唱,一部历史和现代交响的迎亲曲,在夕阳下的乡道,热烈地进行着。
  
  三
  谁说腊月冷,腊月最有情;谁说腊月北风紧,腊月最牵游子心。把灯笼挂起来,把年火燃起来,把年酒斟起来。天南海北的儿女都在腊月里思亲归家,故乡的土是那样温暖,故乡的情是那么烫人,一年一度“团圆饭”充满了温馨,吃一顿妈妈做的年饭,增了十倍精神,饮一杯爸爸斟的年酒,长了万丈豪情。围着年火守岁,是腊月三十最古老的习俗,把年火烧得更旺吧,新年的钟声一响,儿女们又要扬帆远航了。
  
  迎春的鼓点(组诗)
  
  走进农历腊月,新年的脚步就近了。散文诗《腊月的风景》如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雪花扑面而来,应接不暇间,耳边又响起了《迎春的鼓点》。李琳老师的几首小诗让我们走进了诗意的新年。
   (编 者)
  
  迎春窗花
  
  登枝的喜鹊
  叫醒春的心扉
  绽放的红棉
  叙说乡野的新景
  而欢蹦的鲤鱼
  荡起了富裕的浪花
  红火了渔家的四季
  灵巧的小剪逐着希冀
  是祝福
  也是表述
  多彩的日子
  加上多彩的花边装饰
  流溢的不仅仅是
  生活的韵味
  
  大红春联
  
  华夏民族给春送去请柬
  神州大地就
  喜气洋洋起来
  一年的企盼与祝福
  全活跃于尺幅之间
  一笔一画,缭绕着
  年糕与团圆酒的
  醇美和香甜
  整个节日就这样
  红透了
  2005年校园文学月报扩版,校园文学社团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为了增强各社团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特设本栏,介绍社团当前动态及活动经验,以促进社团间的互动与联系,推动各地社团共同发展。敬请关注,欢迎来稿。
   (编 者)
  鼓浪文学社讯11月14日晚,影视文学沙龙《红玫瑰 白玫瑰》如期举行。组织者首先播放了影片,紧接着组织讨论,不求达成一致意见,只求喜爱文学的同学都畅所欲言,在互相的交流和探讨中有所收获。
  11月中旬至11月28日,与菲特服饰合作举办全校征文,主题为“年轻就是这么简单”。该主题非常具有活力和发挥性,同学们投稿踊跃,文体形式多样,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
  (厦门大学 陈 晶)
  
  都乐网学生记者见面会
  
  凭阑人文学社讯2004年11月29日都乐网学生记者见面会在柳州一中多媒体教室开幕。见面会上,都乐网客户服务中心主任杜仲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都乐网的基本情况,让凭阑人文学社的学生记者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都乐网。都乐网学生记者团负责人刘丽给同学们介绍了都乐网学生记者团的具体情况,对新闻的采写做了简单培训,并对学生的稿件提出了要求。“都乐传真”游戏环节互动而精彩,同学们踊跃参加,热情不减,台上台下浑然一体,释放出花季少年的纯真与激情。快乐时光虽然短暂,但对学生记者们来说可谓受益匪浅,极大地鼓舞了文学社成员的创作热情。
  (麦 卉)
  
  星湖文学社讯江苏南通天星湖中学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素质和创新精神,不仅有校级文学社刊《星湖文苑》,而且班班有班报班刊,仅初三2班一个班就已经有11篇学生作文在省级报刊发表。日前,该文学社组织学生赴启东某边防炮兵团采风,邀请《江海晚报》《南通广播电视报》的资深编辑来学校举办讲座,请交警大队队长现场介绍交通知识,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充分体现了“生活育人、活动育人、创新育人”的观念,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来校进行采访报道。
   (杨玉栋)
  
  学司马光
  
  弟弟看见一只雪白的蝴蝶落在小小的水缸里,它在水面上扑扑地动,飞不起来了。弟弟拾了一块小砖头,把这只小小的水缸打破。哥哥问他,为什么要打破这水缸?弟弟道:“我是学司马光哩!”
  
  不认识字
  
  三宝到眼镜店里去买眼镜,戴戴这一副,又戴戴那一副,都说不好。店伙计说:“都不好吗?你何以见得呢?”三宝说:“我的哥哥戴着好的眼镜,就可以看书。我戴了你们的眼镜看书,还是不认识字哩。”
  
  找猫的广告
  
  姐:“唉!我那亲爱的小猫,到了哪里去了?到处都寻不着,怎么办呢?”
  妹:“那么你何不在报纸上,登一个寻猫的广告呢?”
  姐:“你又要胡说了!猫怎么会看报呢?”
  (山东 李福厚 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