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索佳慧 张美范 等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粱;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生命的震撼
  河北定州招生办 彭彩欣
  
  国槐的重生震撼了我,我为她的重生而歌。
  天地萌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抵御外力侵犯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拒,令人惊叹不已。当我亲眼目睹了国槐的重生和重生后的茁壮,我对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
  我家的前院有棵国槐,栽下时只有大拇指粗细,还是我从人们栽剩的弃秧中捡来的,我留心观察她的成活、发芽、生长,几年过去已有碗口(而且是大碗)粗,且树干挺直(刚栽时是弯曲的),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树阴遮了小院的一半,带给人一种舒适和凉意,墨绿色的叶片闪着光,张扬着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魅力。
  突如其来的变故侵扰了她。由于要盖配房,必须把她除掉,那是2002年的夏天,当我下班回家后一看,国槐已被砍掉枝干、根系,成为一根木桩躺在墙边,好不凄惨,我从树干顶端锯开的地方数着她的年轮而落泪,一轮一轮都生着哀怨,仿佛在向我求助和诉说。当时我就埋怨丈夫为何不留下枝杈和根须,也好移栽,丈夫不以为然地笑说:“什么季节,能移活?”我一想也是,只是感到十分的痛惜,可怜的生命。接下来的三天里,当我看到国槐木桩躺着的可怜相,心就像刀绞一般疼痛。几只蚂蚁在树干上爬行,十分得意,自以为是它们撼倒了碗口粗的国槐树,它们的爬行令我厌恶,旁边盆花的窃笑更令我心惊。这无枝无叶更无根的木桩沉默在庭院的墙边,似乎展示着自身的无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植物是有灵性的。”树的灵魂在“站”,而“站”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今国槐却人为地让她躺下来,而且残酷地砍掉了她的枝叶和根须。不行,我要帮她站起来,对,不管她能否复活,先帮她站起来。于是我求小妹帮忙把树干抬到后院,挖坑,而且挖得比较深。我们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她竖起来的。然后浇水,培土,栽好后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到十分的轻松。
  人有情则树有情,每一次去母亲那边,我总先去后院与树桩交谈,鼓励她坚强,希望她苏醒。生命会在挫折中变得鲜活,每一次的交谈都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激起神思飞扬,因为我看着树干的颜色在变。我就这样在期盼中等了近一个月,当其他树的叶子开始变黄,准备飘落的时候,我栽下的国槐木桩生出了好多小芽,多得不能数计,我的感动和惊喜是无法形容的。她无视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的伤害,尽管把她移到了后院,尽管将她砍头剁根,可她还是复活了。临近冬天,嫩芽竟长了几寸长。我怕她经不住寒冬,用一个大塑料袋罩住了她的顶端。为此,我担心了一个冬天。当第二年春天再度来临时,树桩发芽我才稍松了口气,但也不敢整理,任凭那许多小枝杈疯长着。
  “枣树三年不算死,槐树三年不算活。”我在担心和期待中熬过三个春秋冬夏才敢相信她真的复活了。我经常向友人谈起国槐复活的经历和赞美她那强大的生命力。认为国槐木桩的复活是我创下的奇迹,那种挽救生命的快感常存于心间。我以“国槐”为题写了两首诗。难怪苏东坡知定州时在文庙栽下双槐寄情,而不栽松柏或杨柳。九百多年过去,东坡双槐主干已枯朽,但旁侧萌枝,槐叶青翠,东株葱郁如凤舞,西株枝杈耸拔如神龙,这龙凤双槐实属定州一大景观。
  如今,我所栽下的国槐木桩经过修整,顶部存有五枝杈,生长茁壮,每枝都比拇指粗。母亲说再截去两枝,可我怎么也舍不得去掉一枝,她们像人的五个指头,好像去掉哪根也有伤痛,不再完美。
  我重栽的这棵国槐,像所有的树木一样,一直努力地向上生长着,我为拯救国槐生命的壮举而欢愉着。
  
  【我师简介】
  彭彩欣,女,河北定州人,大学文化。曾当过农民、工人、教师。2002年出版诗集《春天的渴望》、2004年出版诗集《敞开心灵的窗口》、与诗友合集《闪烁的星群》。作品入选《最深的颜色》《我们放飞春天》《中国诗文优秀作品选》《中国诗萃》等书。诗文散见于《诗刊》《语文世界》《保定日报》《定州日报》《诗人报》等报刊并多次获国家级奖项。现为诗刊社创作研究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青年诗人学会会员,定州市作协常务理事。
  【写作感言】
  文学创作也许是命定的缘份。有一种力量在催逼,在驱赶,非把我从安宁自足的境况中驱赶出来,我选择了文字,努力从精致入微的笔墨趣味中向前迈进。把自己坦诚而透彻的生命感悟呈现给人民。
  尘路不稳,风雨无常,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只珍藏雪与阳光,把它们融入心灵幻化出一个个鲜活的文字,就是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为此努力挖掘我的思想和灵魂。
  写作是思维在文字间的艰难跋涉,静坐在自己内心深处,慢慢书写一种感悟,发泄一种情感,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
  文字有神秘的力量:医伤、抚痛,使人崇高。
  
  心中的白玉兰
  江苏泗洪淮北中学 陈闯
  
  我家院子里有一块地,栽种着数十种花草。我高兴地把它称为“花之地”。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我的园子里总挺立着几种盛开的花草。
  然而,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抱着书本走进院内。当我沉浸在书的美妙意境中时,一阵异味随风飘来,钻进我的鼻子,不断敲击着我的嗅觉细胞。循味望去,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园中的花变得又老又黄,耷拉着叶子,好像被洪水淹没过,整个园子一片死气沉沉,再也找不到以前的花枝招展了。
  而白玉兰呢?更为糟糕,憔悴的花枝上点缀着几片枯黄的叶子,唯有那垂危的花瓣发出阵阵余香。我不禁心疼起来,生怕我的花儿有什么闪失。正在我无奈之时,爸爸出现在我的眼前,对园中境况他或许比我发现得更早,并且已经准备给它们喷药了。
  我看了看那棵白玉兰,它似乎奄奄一息了。我失望地闭上眼睛,不愿再看,郁闷的心沉痛着。
  药水不断向它们喷洒,而结果却是一幕幕的失望。一棵棵蝴蝶花、月季花受不了病魔袭击,都倒下了,我心爱的白玉兰却仍在垂死挣扎,枯黄的花枝好像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对她的精心照料。
  时间一天天地逝去,白玉兰还不见好转,我对她完全失望了,她再也复活不了了。
  几天后,我准备将园子彻底整理一下,当我走进园子时,一个意外的现象让我感到诧异:玉兰花仍然挺立在那儿,我又仔细地看了看她的花枝:“啊!玉兰活了,爸爸,玉兰活了!”我惊奇地喊着。爸爸也感到意外,那枯黄的叶子变青了许多,干枯的花枝也完全返青了。这时我已感动得潸然泪下。白玉兰,她重新拥有了生命,拥有了芳香。
  几天后,我又漫步在园子里,这时的白玉兰更是一片生机,鲜嫩的花枝上已布满了绿叶,在晨曦中闪闪发光,可爱的花朵更讨人喜欢,时时招惹你的嗅觉细胞。
  看着可爱的白玉兰,我心中似有所悟:生活中病魔无处不在,然而当我们遭受病魔袭击时,我们是否具有白玉兰那样的毅力、意志去和病魔一战到底呢?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限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我们,生命是拼搏。海明威的那句话:失败的绝不能是自己。
  我那顽强的白玉兰,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坚韧不拔与意志完美的象征。
  愿洁白无瑕的白玉兰,开满人间,开满心间!
  (指导老师 赵同宇 武 奎)
  
  【简评】
  作者对生活小事观察仔细,对白玉兰的描写,步步深入,从开始的奄奄一息,到垂死挣扎,再到花枝返青,生动再现了白玉兰坚韧不拔的顽强生命力。“生命是拼搏”给我们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榆 子)
  
  山
  湖南新邵大坪学校 曾依萍
  
  说到山,人们脑海中总会有种岿然屹立的形象。是啊,楼会倒,塔会斜,然而有谁看到山倒过,山斜过呢?山从来都是巍峨挺拔地站着!风肆虐地吹着,带走了无数的沙石;雨疯狂地下着,冲走了数不清的泥土;人们,无休止地在山的肌体里掏着。而山呢?它依然屹立着,昂着头,挺着胸,不屈不挠地与狂风暴雨抗争着,与贪婪的人们抗争着。风走了,雨歇了,人累了,它便擦了擦伤口依旧矗立着,几千年来,就这么矗立……
  我爱山,爱它的生机。你不惊叹吗?喜马拉雅那么雄伟高大的山也在成长呢!在那冰天雪地中,一切似乎都寒冷而没有生机,然而在冰雪下面,却有一股生命的力量在萌发,这不正是生命的奇迹吗?我们身边的山呢?每到春天,便是一片郁郁葱葱,有谁能不被它的生机蓬勃所感动?即使是秋天,红枫黄菊渲染下的山,依然显得那么艳丽,富有内涵。
  我爱山,爱它的正直坚韧,爱它的生机富有,爱它的神秘深邃……这种爱自幼便有。
  在我的已知世界,火山喷发最为壮观。熔岩从火山口喷发出来,直冲霄汉,瞬间山似乎变得越来越高。然而这原始的造山方式让我似乎回到“远古的地球”,看到人类的起源,可这又有了塌陷,于是就有了罗布湖,就有了天池……
  山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更奇妙的是,虽然现在我身在高楼林立的闹市中,无缘常常见到山,但我能时常感觉到山似乎就在我左右。山的正直,山的生机,山的内涵,在周围人的身上竟多有体现。山的影响,就在于此啊!
  山,已经深深融入我的心里,我还常常梦见自己也成了座高耸入云的山。
   (指导老师 黄文志)
  
  【简评】
  本文写山,形散而神聚。山的生机,山的坚韧,山的正直在作者娓娓道来中更显崇高,人当如山。文章结尾升华主旨,点明题意,是很好的学生散文范例。
   (栖 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