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第五编 话题作文(五)
作者:朱庆和
【写作导引】有道是“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重在思想上时刻警惕,行动上认真科学地对待,切不可有丝毫大意。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防微杜渐的道理。如写成记叙文,那就用生动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以情动人;如写成议论文,观点要鲜明、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以理服人。
6.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请以“环境与生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环境与生存”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作文时,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发议论,都要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环境与生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不能只顾及一面而舍弃另一方面。
7.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社会、人都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
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变”的话题涉及事物很多。但我们在下笔构思时一定得注意写作提示中的限制语——“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文”。所以,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说白了就是人类应该怎样去面对变化发展的现实去保护大自然这个生态环境,从而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环境的变化,更要探索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8.这几年,粮食多收了三五斗,年年有余,拿去卖也值不了几个钱,于是现在大家都以为它不足挂齿。有些人会说:“生活水平提高了,撒两颗饭粒算啥?”请问“一”的无限叠加将是一个什么数呢?如果全国按10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合起来就是54640多斤(一斤大米约18300多粒),一年就是19940000多斤,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
请以“爱惜粮食”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浪费粮食是对人类的杀戮。这种毁灭没有战争的轰鸣,亦没有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咆哮,然而,浪费将造成饥饿,不知有多少人将倒在饥饿之中。……全人类都崇尚俭朴,世界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应大力提倡节俭之风。”从这段话中,我们写作时应该得到启发:浪费粮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奢侈问题,而且也是环境保护的杀手和罪人。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实在是越来越少,而为了生存,人类又不断去开垦新的种植地带,所以,环境保护正面临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爱惜土地,就是减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素材加油站
1.全世界的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用水量不断上升,已超过了人类有限水资源的负荷。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淡水年特使——沙特阿拉伯王子阿尔索德深有感触地说:“联合国世界水评估项目组对上述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强调了协调不同用水户的用水需求的重要性。它还发出警告,如果现在不采取积极的行动,随着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几年后全球水危机将达到历史高峰。”
2.2004年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中国的城市环境保护》。
2004年度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耕地面积仍呈减少趋势。生态状况无明显改善。
3.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喜欢看白水,我喜欢看草绿。我疲惫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于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陆蠡《囚绿记》
4.你只要站立在长江的航船上,一进入三峡,仰望着两岸雄奇险峻的高峰峭壁,俯瞰着江水与巨岩的剧烈搏斗,耳听着怒雷般的涛声,和高亢入云、声如裂帛的川江号子,你就会深深地感到,这是一幅多么动人心魄的、伟大的景象啊!
——任光春《辛亥风云录》
5.我们放眼望向自己的同类,就会惊异地发现——饥饿的阴影笼罩着全球。地球上有1/5的居民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现在有10亿多人在挨饿,每分钟饿死24人,其中儿童18人。这难道不令你震惊?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两粒大米……将援救多少人的生命?
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8.水真绿净不可吐,鱼若空行无所依。
——楼钥《顷游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