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科研
作者:陈 宁
是朝令夕改、虎头蛇尾。教科研需要时间去等待、需要冷静去琢磨、需要体验去积淀、需要事实去证明,我们决不能让教科研变成“造论文”“交资料”“拿批复”“要证书”的时髦追求,我们有勇气登上教科研这列“过山车”。就更应好好享受“过山车”启动后惊险而又充满快乐的过程。
胡晓花(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让教育科研再优雅些
女同志总是渴望优雅的,为什么不让我们的教科研也优雅些?
比如走进咖啡屋,拉开相约的序幕。
周末,教师、领导、专家约好了去咖啡馆。
每人要一杯咖啡或是柠檬汁之类,一边用调羹调饮苦涩、酸甜,一边闲聊释放疲倦的心情。在柔和的灯光和流淌的轻音乐声中,相互之间没有了专家、领导、学者、教师之间的距离,彼此都成了好朋友,在这种宽松、平等的情景下,研究序幕就此展开。
或者来到大树下,畅叙绿叶般的情怀。
我们经常会在午间或幼儿离园后来到幼儿园的大树或是开满紫藤花的长廊下就某个问题或案例展开对话,谁都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让各种不同思想在全体参与者之间自然流动,这是如清风拂过绿叶般的情怀。“去大树下”渐渐成了老师们自觉意愿的课间行为,甚至吸引了很多关注教育的家长。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教育策略、课堂反思、活动灵感都从这里释放出来。
一个组织怎样才能使其成员得到成长,这是一个值得管理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靠制度、规范,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教育事业是一项良心事业,需要教育者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咖啡厅里和大树下的老师们究竟能解决多少问题,出现多少立竿见影的实效,但可以肯定:一个研究型群体正在形成,并且,她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共同愿景的集体中,教育研究带给她们的不是多少繁重的压力,而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和优雅的生活。
曹 芳(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
我们充分应用幼儿园局域网和网站上的博客这两个交流平台进行教科研活动,解决了教师时间和空间不能集聚的问题。
我同在博客中开辟了“话题争鸣”栏目,各课题负责人定期发布话题,老师们上传日志发表观点和做法,并阅读其他老师的日志,“回复”进行交流。最后各课题相关老师把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这种时间上有了自由,没有紧张工作催促的教科研,让大家更放松了。
近年来,幼儿园添置了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设备,老师们外出就带上它们,记录下学习培训的影音图片资料;回来后把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和大家分享;接着大家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询问,对感兴趣、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然后针对一些细节或重要问题再反复播放,帮助大家有选择地学习;最后把学习内容扣。包放到园资源库中。
在调查问卷中,因为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活动具有自主、灵活、随意的特点,受到了90%教师的认同和喜欢。
主持人:
对于老师而言。要更好地开展教科研,除了能力和经验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还存在哪些知识上的欠缺?
袁传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加强边缘学科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教科研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现有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客观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规律和解决问题,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开展教科研,尤其应该加强边缘学科和科研方法的学习。这里的边缘学科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的幼儿教师大多是本专科院校毕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但是还不够深入了解学科的内涵,从而很难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再加上科研方法的欠缺,不利于教科研的顺利进行。所以这两方面的学习还应该加强。
主持人:
今天,大家的讨论很热烈,既阐明了问题,又交流了经验,使大家对教科研问题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