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报告
作者:王秀平 杜智敏 马喜亭 张春先 傅 钰 隋仲坤
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1/4的学生注意力不能做到高度集中,26.9%的学生需要提高调控水平。
第三,对学校环境的利用。学生普遍缺少充分主动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意识。只有不到1/4的人喜欢找老师答疑和讨论问题,49.8%的人不找老师;51.6%的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29%的学生不能与同学经常进行交流:36%的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学生参加最多的三项课外活动依次是: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科技活动”排在了最后一位。有48.3%的人认为课外活动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但也有24%的人认为课外活动对自己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6)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信息,对少数学生有负面影响。没有上过网的只有1.8%,每天上网的学生占10%,经常上网的占27.7%;有68.6%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10.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负面影响。事实上,如果我们请学生分析“上网对同学的学习”有何影响,有负面影响的百分比可能会更大一些。多数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课程学习需要,而是“浏览各类信息”、“查找资料或下载工具”和“娱乐”,上述三项被列为上网的前三位目的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63.2%、59.2%和45.7%。
(7)学生喜欢创新性活动,但在学习中探索和在研究中学习的观念不强,训练不够。有36.2%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停留在“会做就行”;只有30.4%的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有25.8%的学生喜欢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或科研活动,喜欢花时间解决复杂问题的学生占40.8%,有40%的学生做事喜欢打破常规,28.7%的学生会经常提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38.6%的学生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比较关注;28.1%的学生不常思考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8)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不高,满意度较低。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满意,认为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有55.9%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55.5%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75.5%的学生认为只是“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有42.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63.9%的学生认为开设学习指导课“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2、不同学生群体在学习上的差异
(1)重点建设院校与一般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重点建设院校的学生对“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有较强烈的要求,学习压力大,学风相对好,作弊现象少,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多,受网络负面影响大,学生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相对较高。一般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就业压力大,考试作弊多,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在创新性学习上,两类院校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2)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
工科学生以“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负担重,平时情绪稳定的百分比最小,学习态度最差,考风较差,不及格率最高,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关注程度高,喜欢创新性、挑战性的工作,科技活动参与面大。
理科学生目标监控水平、创新性学习水平与自我评价最高,参与科技活动的百分比最大,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最高,学习负担重,学习情绪稳定性不好,学习状态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听课的全勤率最低。
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以选择“继续深造”为前三位学习目的百分比之和最高,达45.8%,近60%的学生喜欢自己专业,苦恼于“不知道发展方向”的百分比最大,学习负担轻,焦虑水平低,考试中坚持独立完成的多,但对作弊行为持暧昧态度的比例也最大,目标监控、时间管理、创新性学习上水平最低。
医学专业学生将“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态度认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百分比最高,就业形势压力大,学习负担最重,焦虑水平最高,自我评价及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最低。
农林专业学生,把“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作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为“经济困难”和“个人感情问题”而苦恼的问题突出,比较看重知识的获得,学习态度最好,考风也最好,参与勤工俭学的百分比最高,但他们参加文体活动的百分比相对较低。
文学专业学生在许多方面处于中间状态,自我调控、时间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经常思考在实际中的应用”所占百分比最高,学习状态最好。
经管专业学生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生中“做事喜欢打破常规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的百分比高达42.7%,接近1/4的学生更喜欢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低。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浓或较浓的达40.5%,居各专业之首,自我调控水平较高,对作弊持暧昧态度的百分比之高仅次于教育专业,认为“可以理解”的百分比居各专业之首,参加文体活动的百分比也居各专业之首。
(3)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年级学生最大的苦恼是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他们对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和一ti,N调适的需求最高。二年级处在分化前相对稳定的时期,多项指标的离散度均比较明显,或处于中间状态。三年级处于学习的低谷,学习动力最弱,就业压力是他们的第~苦恼,学习负担重和情绪不稳定,考试作弊最严重。四年级学生以“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学习目的的达八成,喜欢做具有竞争和挑战性事情,主要苦恼源自就业的压力;学习自主性强,读书善于抓住内容重点,目标监控和时间管理都好于其他年级。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考试成绩和学习方法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对于自己实践能力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四年级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最高,三年级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最低。
(4)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异。前5名与后5名学生群体除在创新性学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前5名学生以“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学习目的的较多,看重“在班上的名次”,学习兴趣浓、争取成功的心理需求高,喜欢自己的专业,全勤率高,作业认真,学习焦虑水平相对低,学习过程中情绪比较稳定,在对实践能力的评价上,前5名学生比后5名学生表现得更自信。后5名在学习目的上考虑得更多的是“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他们的关注点在“是否及格”,对自己的学习状态的评价、考试成绩、学习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学习策略水平远远低于前5名,“沉迷于网络”的百分比相对高,缺勤率高,有条件就会作弊的百分比高。
(5)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男生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上大学目标的百分比高于女生,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