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报告

作者:王秀平 杜智敏 马喜亭 张春先 傅 钰 隋仲坤

学习水平比女生高,更关注新发现和新技术,对解决复杂问题感兴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百分比男生也高于女生,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的满意度男生比女生稍高,在考试成绩上满意度比女生稍低。女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喜欢自己的专业,关注在班上的名次,重视课堂学习,在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上,女生要比男生差一些。
  
  三、对策与建议
  
  1、真正确立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中心的观念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然而,我国高校历来“重教轻学”,此次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不高,认为只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当前的教学改革也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有人关注“学”的改革。我们认为,只有在观念上实现从“重教轻学”到“为学而教”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从“经验传递”到“发展能力”的转变,在实践中真正把学生放在学校之本的地位,将指导大学生学习和促进大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发展才是高校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2、全方位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含义有三:第一,内容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应把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因素包括在内。第二,人员是全方位的。学习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所有的任课教师做出努力,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为工作的中心。第三,途径是全方位的。指导的途径还包括开设学习指导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学生学习与发展咨询机构和学习网页等。
  本次学情调查也显示,多数学生有改善学习状态、接受学习指导的需求。建议在各校心理咨询中心设立学习与发展咨询室,以专兼职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专事研究和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咨询服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辟一个专门讨论学习问题的园地。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不同学生群体关心的学习专题开设讲座,也可以利用这个园地将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料、成果经验介绍给学生。
  
  3、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层次开展学习指导
  包括根据重点建设院校和一般院校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等学生群体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4、加强教师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和指导
  本次调查显示,多数教师没能给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从现象上看,我们认为,教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不想做,不做”,这是价值观问题。这类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发展摆在教师职业的首位,因此不想做。第二种为“不知做,没做”,这是教育观问题。这类教师没有理解只有不断解决学生“学”的问题,“教”的效果才能好。第三种为“想做,不会做”,这是教育教学方法问题。
  尽管第一种类型的教师是少数,但他们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职业价值观上,要教育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第一位责任。为此,建议学校通过人事制度和考评体系改革,引导和鼓励教师走近学生,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素养和教学艺术,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5、紧密结合“学”的实践,深入开展“学”的研究
  要从根本上改善北京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还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培养重点建设院校学生的专业情感和改进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2)提高一般院校学生的抱负水平,强化学习动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3)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研究,如理科的课业负担、工科的专业情感、医科的课程兴趣、教育类的理想信念等;
  (4)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学习指导;
  (5)女大学生学习状态和自身角色定位的研究;
  (6)在高校教师中如何开展“学”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研究。
  (本文系杜智敏教授主持的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余大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