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优化宁夏高职院校布局 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作者:闫 宁 马少先




  根据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优化高职院校布局宁夏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使得不同区域产业有所侧重,高职教育的专业布局也应有相应的侧重。可以根据地区产业的发展优化高职院校的布局,根据八大主导行业和10个特色产业的地理位置分布合理布局高职院校,并且通过高职专业方向的转移与高职专业技术内涵的提升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宁南山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基于学校的发展水平优化高职院校布局对职业学校的撤、转、划、并除了遵循以上原则之外,对于专业接近、重复办学的学校还可以基于学校的发展水平进行优化组合,如强弱组合,要求在宏观层次上克服行业壁垒,集中资源,形成实力。同时要求高职院校间充分开放,重要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资源实行专管公用制度,“双师型”教师、高级技师允许多方兼职,以利于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在高职院校布局调整中,要鼓励强强联手,在现有的8所高职院校中,实行强强联手,争取把优势专业做大做强,在其他地区,对于人数相当的、合格的高职院校的投入甚至可以超过一所合格的普通高等学校,然而在宁夏迄今尚无一所高职院校可以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甚至无法与一所优质高中相比。因此,“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的5所职业学院,可以是强弱组合,也可以是强强联手。
  针对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优化高职院校布局高职院校的布局调整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于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和中长期目标,动态调整与优化高职院校布局。动态优化强调的是不断适应与科学决策,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不间断的调研和方方面面的大量数据,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如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布局调整在微观层面上将是一个经常化、长期化的过程。
  
  提高宁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益的途径
  
  以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为重点,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在优化宁夏高职院校布局的过程中,一是要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各类社会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探索以公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二是要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确立学院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地位,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
  建立高职教育保障措施,设立高职教育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在高职院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新建的条件薄弱的高职院校政府要增加用于发展新建的条件薄弱的高职院校的投入,确保这些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的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学费可纳入学校预算管理,不得冲抵财政拨款。要设立高职教育发展基金,除用于支持职业学院创办国家级示范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新兴与紧缺专业、职业学院骨干专业建设与师资培训外,应重点支持在高职院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新建的条件薄弱的高职院校。
  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与认证,规范高职院校布局调整工作,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公信力与核心竞争力在高职院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必须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价与认证。一方面可使高职院校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具有规范化的运作和质量监控以及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使调整后的高职院校能在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上发展。宁夏的高职院校已经陆续开始迎接教育部五年一轮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精心细致地准备也为引入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认证提供了可能。在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后,及时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可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价值,扩大影响力和公信力,为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高职院校布局调整奠定基础。
  在高职院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借鉴先进的高职课程开发平台,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如可引入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Vocational Competency Systematized Curriculum)作为国内高职课程的开发平台,能有效地避免课程本源所带来的系统性偏差,节省巨额的课程开发费用和时间,同时可充分发挥学院自身在教学领域的优势,吸收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在高职院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应以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重点,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考核再上岗”的劳动用工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检察力度,保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还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为布局调整以后的高职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宁夏的高职教育,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宁夏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各级政府与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宁夏高职院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围绕服务于地方经济与发展战略做大做强高职教育,是摆在政府与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任君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唐敏.市场直通车——ISO9000系列操作指南[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
  [5]宁夏教育厅.勇立改革潮头 迎接职教春风[N].宁夏日报,2006-01-24:(5).
  [6]厦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0).
  [7]胡建波.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及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育才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李成勋,杜基尔,蔡富有,范和平.科技创新与跨世纪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提升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闫宁(1972—),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系副主任。
  马少先,男,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