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优化宁夏高职院校布局 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作者:闫 宁 马少先




  摘要:高职院校的布局调整对宁夏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政府和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关心的热点问题。根据宁夏职业教育的现状,对宁夏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制约宁夏高职院校布局调整的困难与问题、优化宁夏高职院校布局的对策建议、提高宁夏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益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布局调整;教育教学效益
  
  “十一五"是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笔者拟对优化宁夏高职院校布局,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宁夏高职教育的实力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等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
  
  宁夏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
  
  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明显改善2002年7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推进我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旨在加强职业教育管理,积极引导与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2006年1月15日至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十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安排和部署“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6年起,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2000万元,与中央补助经费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改善政府举办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
  高职教育资源的整合较为合理经整合的高职院校有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吴忠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初步改变了自治区中职教育布点多,高职教育学校少、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使教育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整合。
  学校规模明显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场地增加。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银川市西夏区设立了宁夏教育园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将整体迁往宁夏教育园区,新校区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近3亿元,目前新校区的筹建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迁到宁夏教育园区,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文昌路1号,校区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占地面积346亩,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总投资1.65亿元,工程分两期完成。新建的高职院校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2.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宁夏各高职院校具有副教授和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已基本达到教育部评估的要求,同时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研究生的数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并鼓励教师接受研究生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开始重视,从组建宁夏高职院校以来,各个学院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专业设置增加,实验实训投入加大。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新增了专业,如生物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航空服务等。在原有的多功能电子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了相应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逐步建立了电子化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普遍增加,对实验室、实训室建设的投入普遍加大。
  4.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所有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园网,设有自己的网站,并积极改造升级自己的系统设备,重视学校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部分高职院校还专门设立了网管中心,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发展目标得以明确“十一五”期间,宁夏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高职教育年招生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保持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重点建设好5所职业技术学院,为社会输送高职院校毕业生3.5万人。未来五年,宁夏将通过实施“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构建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自治区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这个目标,各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促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日益清晰。
  
  制约宁夏高职院校布局调整的困难与问题
  
  高职教育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宁夏的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家底薄,要达到高职教育的办学标准,单靠自身的能力是十分困难的。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比较突出;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与保障机制还不完善。这使得在高职院校布局调整中体现办学特色成为首要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尤其是新组建的高职院校的投入力度,加快相关立法的步伐,鼓励和监督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在量和质上的积累与提升不足新组建的高职院校依然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重复设置,一哄而上的现象严重。专业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缺乏,迟滞了专业建设发展与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各高职院校的内部资源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整合,分散办学,办学成本大,办学特色不鲜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估除了教育部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外,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学校自我评价体系以及中介机构的评价与认证体系。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的布局调整还没有触及实质高职院校布局调整的实质是真正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性教学,课程开发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耗时耗资巨大,仅靠学院自身进行课程开发是难以承受的。高职院校布局调整的目的是使专业与课程适应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用人企业的需求对接,体现办学特色和人才质量。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仍然没有打破以学科学术体系进行课程开发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学中缺乏新的有效的课程和教学理论的支撑,体现不出实践性教学的特色,给学生的核心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严重问题,也制约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与高职院校布局的调整。
  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落实,高职院校布局的外部环境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现有的高职院校布局调整仅在教育系统内部完成了,还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及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情况也不能令人满意。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宁南山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滞后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制约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当地除了有一所师范学院之外,尚无一所高职院校,因而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宁夏高职院校布局的对策与建议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优化高职院校布局应紧紧围绕“工业强区”的战略,大力发展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轻纺、医药、建材八大主导行业,培育发展羊绒、枸杞、机床、马铃薯、葡萄酒、金属镁、煤基碳材、生物制药、清真肉制品、稀有金属材料等10个特色产业。从产业结构和调整的趋势来看,与八大主导行业和10个特色产业相关的高职专业设置比例还很小,规模有限,有的几乎没有与之相关的专业。因此,应基于产业和行业调整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的结构和布局,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新建基于行业和产业的高职院校,其规模根据需求可大可小,目的是促进宁夏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