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教学体会与总结

作者:吴哲生

语文视野和空间非常狭小,其语文学习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如何创造一个全方位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环境成为营造语文学习环境的重要一环。
  1.教室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环境的构建。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进行,教室语文学习环境对学生影响极大。克分利用教室黑板报,这是教室语文环境的主阵地。黑板报的栏目设计要丰富多彩,配合语文教学,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切合学生需要和兴趣。如:“每月一诗”即每周选一首短而好的诗词,供同学们阅读、欣赏、背诵,还可作为诗词小组活动材料;“每日一字”如易错的字、新学的字、文言常用词等;“每日一句”收集课内课文文章中的名言、格言、美句等;“课堂内外”,这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栏目,内容有与课文有关的名人轶事、趣文趣题、作家作品简介、学习方法指导、小知识、小幽默等。办好“阅读与欣赏”园地。黑板报上的内容都很短小,一些较长不便抄写的资料,就在教室墙壁上开辟一个专栏,容量比黑板报大得多。内容可包括教学参考资料、好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思想杂谈、史料;图片等,学生优秀作文、手抄报、读书笔记等。办好教室口头语文学习环境。如要求全班学生和所有任课教师都努力说普通话,不说方言,并互相监督、提醒和帮助;每天利用语文课武打预备铃后的十分钟进行朗读、讲故事、演讲等口头语文活动;经常组织诗文朗读欣赏等活动。办好教室里的“图书角”,大家把书攒起来,定期交换,资源共享;还要净化、美化教室内的张贴物,在教室中展出古今名家的书法、艺术作品等。
  2.校园语文信息资源环境的构建。校园中的图书馆、阅览室、宣传橱窗、广播站、校刊校报等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平台,语文教师应该带头组织和建设好这个平台。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语文实践活动,如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消息发布会活动;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小记者兴趣小组;开设课外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普及普通话等,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学语言,用语言的浓郁氛围。
  3.社会语文信息资源环境的构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在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语文学习的信息和资源,例如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被我们利用,服务语文学习。而且,社会语文信息资源鱼龙混杂,有正反两面性,正面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反面的信息资源同样可以利用,例如我在“净化网络语言”的教学中,就专门收集了一些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作为反面的教学资源,效果很好。
  4.信息化语文资源环境的构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习的手段、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从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了便利。“一张嘴、一本语文书、一根粉笔”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教育模式必将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改变,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教师的调控;有利于教学信息多样化显示;有利于学生进行协商讨论;有利于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有利于学生获取广泛信息;有利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因此,为学生创建一个信息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首先要建设好信息化语文学习环境的硬件,如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其次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语文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学会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再次是师生共同建设好语文知识资源库,互联网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如果让学生每次都在其中查找资料,一来浪费时间、不得要领;二来会接触不良信息。所以学校应构建丰富多样、分门别类的资源库(包括教育软件、素材、教案、试题、课件、教育教学资料、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师综合能力、教育研究成果等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师生从校园网上就能高效获取信息资源。
  
  四、最后要营造一个以语文教师为核心的榜样示范环境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在语文学习上更是如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就是最重要的语文学习环境之一。因此,笔者在课余坚持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历练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备课中不仅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而且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在教学中则利用各种机会展示自己优秀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美和语文的魅力,真正喜欢上语文。在《祝福》的教学中,我特别设计了导语和对祥林嫂的死的感言,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共鸣。
  同时,笔者每学期都会尽量利用一些机会请校外的一些作家、记者、电台主持人、语文刊物的编辑、语文教育专家等优秀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到学校交流做客,与学生座谈,无形中给学生榜样示范,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大力倡导其他各科教师及学校领导,共同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尽量说标准的普通话,以免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
  江西宁都师范学校 3428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