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向小思老师学作文”教学案例
作者:朱昌元
天后的无限感戴和尊崇。宫内的光线比较暗,因为墙上没有一个窗户,敞开的门是唯一可以采光的通道。细看屋顶,石板已被烟熏黑了,特别是天后塑像上方的屋顶黑的颜色更深,可见天后宫烟火的旺盛和历史的悠久。我们的思路是由今及古,突出“变”与“不变”。
古城炮台组:明清时期,东南沿海不断有倭寇骚扰,有海盗横行。出于防御的考虑,朝廷修建了多处炮台,东涌炮台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已走近了炮台,但你看不到铁炮,只见一列用石头垒砌的坚固的高墙,门洞上有“拱辰”两个字。进入门洞,是一个宽阔的场院,沿着石阶便可登上城墙。上面一溜摆放着六门古炮,大炮背倚青山,炮口朝着东涌湾。细察炮身,可以辨认嘉靖年间铸造的字样,虽然已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古炮雄风犹在,威武不减。可惜在城墙上现在已看不到东涌湾,看到的只是逸东新村的幢幢高楼。否则,炮口直指大海,会更雄壮、更有气势。我们的行文以游踪为线索,抚今追昔,发思古之幽情……
机场一角组:东涌是一片热土,香港新的国际机场就坐落在这里。机场填海而成,像浮在海上的航空母舰。飞机起起落落,好不繁忙。候机大厅的采光设计很科学,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能源消耗。早晨,阳光洒进候机大厅,显得很温煦,但这种温煦恰恰增添了远行人的离情别绪……
……
每一组讲解完毕,老师结合学生讲解的内容做适当的点评。点评时多作鼓励和引导,对明显的不足加以及时点拨。
(五)课堂小结
在刚才的讨论和讲解中,大家都表现出了对东涌的景物以及渗透在其中的文化的熟悉和热爱,在观察和构思过程中,能抓住特色,关注细节,像侯王庙屋脊上人物雕塑的西洋着装,天后庙里屋顶石板的烟熏火燎;同时真切抒发内心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大家回去以后请根据讨论所获得的启发,根据工作纸上的信息要点,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写景文章,要求体现“描写具体,注重细节”和“文中有我,抒发真情”这两个教学要求。
六、教学反思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判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激励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考察、讨论和构思。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思考积极,活动充分,发育踊跃。学生投影讲解,不时有精彩之论,博得同学和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2.精心设计,主线分明。本节课的主旨就是提高学生感受和表现香港独特景物和文化的能力,主线就是“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写出特色,写出精彩”,整节课都围绕这一点来设计和组织,可谓环环相扣,前后有承续、引证、应用的关系。
3.利用香港的文学资源,引导香港学生关注自身生存的环境,描写东涌的地方特色,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变交流人员的“水土不服”为“落地生根,水乳交融”。内地交流人员在香港开课,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个中缘由,有文化背景的不同,有学生中文水平的差异,也有学生普通话表达不够准确、顺畅的问题。本节课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用香港文,教香港人,写香港景,充分本土化,学生始终积极参与,兴味盎然,成效显著。
4.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小思老师拨冗亲临课堂观课,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产生了名人效应。小思老师课后评说:“很久没有这样激动了,有人说香港的教育没有希望,我从今天的课上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同学的表现很出色,令人感动,除了朱老师的引导之功外,也说明学校的教育是很有成效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热情洋溢,言辞中肯,给予学生以很高的赞赏和很大鼓舞。
注:“中四望班”相当于内地的高一(2)班,香港中学习惯从中一(初一)起编,中四就是高一;灵粮堂怡文中学是个天主教学校,同一年级中五个班的顺序依次是“信、望、仁、德、智”,“望”班就是2班。这个叫法倒有些中国儒家传统的味道。特此奉闻。
浙江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321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