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文言文教学的彻骨之痛
作者:徐忠宪
使用苏教版《语文》(必修)新教材,就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提高而言,苏教版新教材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如人教版老教材。
考试结果最直观地证明了这一点。我校是省三星级高中,近五年高考本科达线率保持在60%左右,稳居无锡市区“老三”的位置,高一生源质量较好。今年6月底高一语文第四模块考试采用市教研中心的试卷,密封流水批卷,抽样结果显示课外文言阅读题(8~11题)的得分率仅为52.7%,明显偏低。
举本次考试中的文言句子翻译题略作说明。试卷从《三国志·魏书》高柔传记中选出下列三个句子要求学生译成现代汉语:①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②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③以所告罪罪之。笔者按照去年使用人教版课本高一学生的翻译水平预估,此题难度系数为0.7(即学生得分率为70%)。要正确翻译这三个句子,关键在:词性活用词“重”“罪”,文言虚词“所以”“所”“之”,古今词义不同的“益”“走”,句子成分省略的“蒙(此恩惠)”。而这些文言文的语言规律,恰恰是苏教版课本中用蜻蜓点水方式一带而过的东西。考后,笔者就所教的两个班103名学生的答题情况作全员统计,该三句得分率仅为50.8%,大幅度低于预估值。应该说,本届高一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明显不如上届学生,主要原因应该从教材方面去找。
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在高一阶段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自有课本内在的原因。除了文言文集中编单元、形成板块效应和适时配编文言、文化知识短文这两大项强于苏教版课本外,由课文后配编的引导性习题可以看出,人教版课本十分注重对文言文词句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归纳整理和示例练习。上届高一学生使用人教版课本一年中共学文言课文16篇,实际使用课时38节(均低于苏教版课本),完成课本所列文言文习题58题。笔者仍以前文所举甲、乙、丙三类区别统计,人教版高一课本中丙类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梳理词句规律的习题共计29题,占了文言课文习题总数的50%,高于苏教版31.6个百分点;而在苏教版必修课本中占文言文习题总数56.6%的“课文思想内容理解品当代高中生释读文言文的重重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言知识的缺乏,二是文史知识的缺乏。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获得,正依赖于这两方面知识的充实。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是获得相关语文能力的基础,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本刻意不编人文言知识短文,恰恰起了与“能力培养”背道而驰的作用。
有关编者可能会说,文言的实词活用现象、通假字现象、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等等不是都存在于课文中吗,为什么还要编写知识短文介绍呢?笔者的看法是:虽然这些语言内容已存在于课文的语言构建中,但那是不系统、不显性、或多或少或此或彼的存在;学习课文,可以认识个别现象,却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文言知识达成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对文言现象获得较为本质的认识。所以,在文言文弱语感教学的历史阶段,高中语文课本编入一些文言知识短文,引导学生知晓一点文言语法,是必须的,是驾驭文言文教学规律的表现。
另一方面,就课文习题引导文言虚词、实词、句式的学习这方面来看,这套必修课本也做得很不够。笔者在教完1至4册课本后,对四册书33篇文言课文后的全部76道习题做了分类统计。这些习题可以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习题引导学生理解、评论文言课文的思想内容、观点情感,例如《劝学》一课后的“问题探讨”:“《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章,它所阐述的学习观哪些仍有价值,哪些需要发展提高?……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同学讨论这个问题。”这类习题共43题,占文言课文习题总数的56.6%,居于很重的地位。乙类习题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或进行某种语文实践活动,例如“笔落惊风雨”古诗文专题后的“积累与应用”第1题:“从本专题中选择四首诗词背诵”;第2题:“搜集风景名胜中的楹联、题记,谈谈中国语言文字是如何表现风景名胜中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因素的”。这类习题共19题,占文言课文习题总数的25.6%。丙类习题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梳理文言字、词、句的规律,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后的“文本研习”第1题:“下列句子中的词(完、急、舍、怀、廷、归、刃)应该怎样解释?它们的用法有什么特点?”这类习题的数量最少,仅14题,占文言课文习题总数的18.4%。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上述三类习题中,丙类习题直击文言文的语言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释读能力起着最切近的作用。然而苏教版课本将丙类习题置于最轻的位置,而且仅满足于引一引,对习题中涉及到的词性活用、虚词作用、成分省略、文言句式、古今词义等语言现象,均未作出知识归类与分析示例。“举一反三”是公认的有效教学方法,你课本不“举一”,叫学生如何“反三”?
其痛之三:考分低泣,学生文言阅读能力下降
笔者因学校工作需要,去年和今年均教高一语文。去年使用人教社《语文》2003年版老教材,今年使用苏教版《语文》(必修)新教材,就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提高而言,苏教版新教材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如人教版老教材。
考试结果最直观地证明了这一点。我校是省三星级高中,近五年高考本科达线率保持在60%左右,稳居无锡市区“老三”的位置,高一生源质量较好。今年6月底高一语文第四模块考试采用市教研中心的试卷,密封流水批卷,抽样结果显示课外文言阅读题(8~11题)的得分率仅为52.7%,明显偏低。
举本次考试中的文言句子翻译题略作说明。试卷从《三国志·魏书》高柔传记中选出下列三个句子要求学生译成现代汉语:①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②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③以所告罪罪之。笔者按照去年使用人教版课本高一学生的翻译水平预估,此题难度系数为0.7(即学生得分率为70%)。要正确翻译这三个句子,关键在:词性活用词“重”“罪”,文言虚词“所以”“所”“之”,古今词义不同的“益”“走”,句子成分省略的“蒙(此恩惠)”。而这些文言文的语言规律,恰恰是苏教版课本中用蜻蜓点水方式一带而过的东西。考后,笔者就所教的两个班103名学生的答题情况作全员统计,该三句得分率仅为50.8%,大幅度低于预估值。应该说,本届高一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明显不如上届学生,主要原因应该从教材方面去找。
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在高一阶段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自有课本内在的原因。除了文言文集中编单元、形成板块效应和适时配编文言、文化知识短文这两大项强于苏教版课本外,由课文后配编的引导性习题可以看出,人教版课本十分注重对文言文词句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归纳整理和示例练习。上届高一学生使用人教版课本一年中共学文言课文16篇,实际使用课时38节(均低于苏教版课本),完成课本所列文言文习题58题。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