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文言文教学的彻骨之痛

作者:徐忠宪

者仍以前文所举甲、乙、丙三类区别统计,人教版高一课本中丙类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梳理词句规律的习题共计29题,占了文言课文习题总数的50%,高于苏教版31.6个百分点;而在苏教版必修课本中占文言文习题总数56.6%的“课文思想内容理解品评类”习题,在人教版高一课本中仅为15题,占25.9%,比苏教版低30.7个百分点。这“一高一低”表现出人教版课本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规律的认识。人教社2003版高一语文课本在29道丙类习题中,精心梳理出“若、说、辞、鄙”等实词68个,联系相关句子239个,引导学生作理解性积累;精心梳理出“也、则、于、所以”等常用虚词17个,联系相关句子50个,引导学生作理解性积累;精心选择包含各种文言句式特点的句子40句,引导学生作翻译。这些为构造高一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大楼”而砌砖垒石的工作,人教社的课本编者踏踏实实孜孜以求地做了,于是莘莘学子得益了;而苏教版必修课本的编者却不屑于或很少做这方面的工作,于是在课本使用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费时多而效益差的局面。
  笔者给这份苏教版新课本实践报告定名为“文言文教学的彻骨之痛”,是从切实培养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但文言文教学的问题相当复杂,因为它教学生阅读理解的是一种在社会交际功能上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书面语言。100年前,文言文读写曾经是中国青少年学生全部的课程内容;今天,文言文阅读只占中国高中生全部课程内容的3%;设想再过100年,文言文阅读在中国高中课程中的位置会不会继续减少,直至淡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呢?如果这种趋势是必然的,那么,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在本次新课改背景下大刀阔斧地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重思想内容,轻语言形式,也就不必责之过甚了。历史的发展,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苏教版课本无意识中走出的这一步,到100年后回过头来看看,或许正是文言文阅读淡出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滥觞。也许未来中国的新新人类将逃避艰深母语而不读祖先的文言文,但今天的教师和学生还无法不读,那么,就请你们从苏教版新课本的“重思想内容,轻语言形式”开始,一步步走向未来吧!
  笔者是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学人,已年过半百,所以难免对这种文言文教学将丧失自我的变化感觉彻骨之痛。
  江苏无锡布第三高阻中学 21400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