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8年第6期


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三十六天

作者:于光远

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就确立起来了,而且比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取得的地位更加牢固。遵义会议后经过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和六届七中全会,毛泽东的地位才最后牢固地确立起来,邓小平就不再有这样的过程。邓小平获得这样的地位,当然主要由于他本人的品德、能力和广大干部与群众的爱戴,但是年高德劭的叶剑英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胡辉邦作为接班人,那时在舆论上也逐渐成熟。叶剑英在会上提出要十分注意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时所说的这一番话,我们这些人听了都能理解他的用意。
  他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实际上他不只是在第二节讲这个问题,而且在讲话的引言中对会议作高度评价时他就讲:这次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讨论,开展了批评,一些犯有错误的同志也不同程度地作了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他说这次会议的民主精神是我们党很多年来没有过的,我们一定要永久坚持、发扬下去,一定要推广到全党、全国去。在“发扬民主,加强法制”这一节里,他说,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必须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接着他一口气讲了三个“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即:“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广开才路,及时地发现我们党的优秀人才,把他们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中去。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保障广大干部和群众有对领导实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从而有可能及时发现和揭露像林彪、‘四人帮’一类的阴谋家、野心家、两面派,巩固我们的政权,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切实的保证。”最后,叶剑英概括地说,这里用得上列宁的一句话:“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
  列宁讲的话的确是非常之好。
  叶剑英在讲话中批判林彪、“四人帮”制造了一种错觉,似乎实行民主就等于复辟资本主义。他们以封建主义冒充社会主义,说是用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对任何与他们不同的意见都给扣上“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帽子,把人们的思想摘乱了,分不清什么是封建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在民主问题上散布的这种奇谈怪论,使我们一些同志一听到民主,就紧张得很。叶剑英告诉我们的同志:绝不要再上那些封建法西斯分子的当,“我们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我们要在全党、全国造成深厚的民主空气”。
  叶剑英当时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基础上开始建设的。所以我们解放思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意克服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列宁说过:“不仅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要宣传民主主义思想。”我们要破除封建主义所造成的精神迷信,从禁锢中把我们的思想解放出来。
  叶剑英这些话,讲到了事情的本质,讲得非常深刻。当时我听了十分兴奋,二十年后重温他的教育,仍然感到十分亲切,意义深长。
  叶剑英接着讲道,领导干部要发扬民主,就必须具有虚心倾听群众意见、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他批评有些同志,“嘴里也天天喊要批评自我批评,要谦虚、谨慎,可是,稍微尖锐的意见一来,他们的面孔就立刻拉长了。他们只会批评别人,从不批评自己,老虎屁股摸不得。”叶剑英还把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充分发扬的党内民主和在会外体现的充分发扬社会上的民主并列起来,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后来在发下的定稿中删去了。在12月15日西北组分组会上大家交流对闭幕会上几位常委讲话的体会时王惠德、杨西光和我的联合发言,以及后来以西北组全组名义写的综合简报上,都特别对叶剑英的这几句话表示拥护。
  叶剑英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勤奋学习,解放思想”。他认为勤奋学习和解放思想是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学习愈好,知识愈丰富,就愈有利于解放思想。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是要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对于这样一场革命,我们的同志是不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呢?他认为许多人还是准备不足。有些同志还是前怕狼后怕虎,墨守陈规,因循守旧,思想就是不解放,不敢往前迈出一步。怕什么?是不是怕人家说自己“复辟资本主义”,怕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怕丢乌纱帽?他说,如果讲怕,他们为什么不怕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继续保存下去,不怕中国贫穷落后,不怕中国人民不答应这样的现状呢?
  叶剑英的这个讲话同邓小平的讲话是有分工的。它没有全面地讲党的各方面工作,可是语重心长地讲了这样三个重要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1982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三中全会以来》——不论是《选编》还是《汇编》,都没有收人叶剑英的这个讲话。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党中央曾向全党通报了叶剑英在这一个重大历史性行动中的贡献。党的十一大后,包括举行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时,叶剑英在党中央四个副主席中都是排在第一位。在中央工作会议前,是他提出要开理论务虚会;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时,除华国锋外,他和邓小平讲了话,而讲话的内容又很重要。我认为实在没有理由在汇编文献时不收入叶剑英的这个讲话,使得人们研究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历史时,看不见叶剑英的重要言论。
  
  华国锋在闭幕会上的讲话
  
  在闭幕会上最后讲话的是华国锋。他对已经开了的三十四天会议作了总结。
  他的讲话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会议成就,第二部分专门讲“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讨论问题”,第三部分是讲党的团结和提高领导水平的问题,第四部分是讲召开三中全会的问题。在他的文稿中并没有写明有这样四个部分,但从实际内容看,整个讲话就是这榉四个部分构成的。
  在讲话的第一部分,华国锋同邓小平、叶剑英一样,对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以中央政治局和全体到会同志的名义说,大家一致认为会议充分发扬了民主,开得很成功。接着他概括会议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成果:一是一致赞同从1979年1月起,党的工作着重点从大规模揭批“四人帮”的运动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二是彻底为天安门事件平了反,解决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和确定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针政策;三是讨论修改了两个农业文件,原则上确定了1979、198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四是酝酿讨论了中央人事问题。
  在他讲话的第二部分中又分了三点。第一点讲:两个凡是”的问题。他作了这样一个说明: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从当时的情况出发,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捍卫革命领袖旗帜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出发,专门讲了在同“四人帮”的斗争

[1] [2] [3] [4]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