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2期


袁庚谈蛇口的十年辉煌

作者:佚名

通运输、贸易、金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没有谁敢搞重复建设盲目投资那一套,资金的回收情况都比较理想。1992年我离任的时候,招商局集团的总资产已达200亿元人民币,其中蛇口工业区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并且蛇口的发展靠的是真功夫,硬本事,是扎扎实实的工业基础,不是靠邪门歪道发财致富的。蛇口没有炒卖外汇、走私汽车,是海关评定的全国守法户。按说我们手上有外汇、美元,捣腾起来是很方便的,但蛇口不取这种不义之财。蛇口工业区很早就有权进口汽车,但从不滥用这个特殊政策。招商局驻北京、广州两个办事处要用汽车,都到海关办手续纳税。蛇口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维护地区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没有引进“夕阳工业”,没有掠夺资源,污染环境,没有与国内企业恶性竞争。
  当然,蛇口不是世外桃源,不是没有阴暗面,但总的说来,在最初的十多年里,蛇口的开放改革应该说是成功的。现在,从蛇口分离出来的三:大股份公司: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公司和开发赤湾港的南山公司,其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都是相当好的。特别是招商银行,它的资产平均利润和利润增长率,在中国银行业中一直居于首位,在世界银行界也位居前列。
  
  再说“蛇口风波”
  
  1988年的“蛇口风波”曾经轰动全国,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事情其实很好理解。它的实质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下不同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市场经济讲的是公平合理,计划经济讲的是服从和无私奉献。究竟如何取舍呢?请让我打个比方:两个人分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拿大的还是拿小的?我说我拿大的,你便说我损人利己。那么我反过来问,你愿意拿大的还是拿小的?你说你拿小的。我便说:你这不是陷我于不义吗?我还可以这样说:既然你愿意拿小的,那么我拿大的岂不是正合你意,怎么是损人利己呢?这样就乱套了,就像《镜花缘》里的“君子国”,让人不知所措。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这件事情该这样办:假如这个大苹果值5毛钱,小苹果值3毛钱,我若挑大的便补偿你1毛钱,若挑小的,你便补偿我1毛钱,这样公平合理,大家都没意见。这个社会应该做到公平合理,合理的才是道德的。当然,个人的道德行为另当别论,就整个社会的普遍原则来说,离开公平合理讲无私奉献,是带强迫性的道德要求,只会造就另外一批占别人便宜的人。蛇口很早就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蛇口青年的思想观念与他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不愿意接受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准则,因此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另一方面,在蛇口,人们已经习惯了公开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讲错了什么,也不担心祸从口出,再说这样的事在蛇口司空见惯。宦乡一共来了蛇口5次,最后一次他对我说,这里的青年争论得很厉害,思想非常尖锐,有些问题我根本回答不出来,你是怎么培养出这样一批人的?所以,“蛇口风波”虽然在外面闹得沸沸扬扬,蛇口本身却很平静,大家觉得这种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蛇口曾经有过十年的辉煌,创造了一种与外界不同的经济政治环境,成为一方热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中央和省的支持。那时候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谷牧、胡启立、任仲夷、刘田夫,他们对蛇口的关心真是没得说。蛇口的民主改革是经过中央同意的,小平同志也是清楚的,因此我们没有遇到太多的非难。很少人问我姓社姓资的问题。只有个别人说过:给你戴资本主义的帽子嘛也不好,说你是社会主义,全国都这样那还行么?
  现在的蛇口怎么样呢?是不是衰落了?至少是和其他地区没什么区别了。蛇口到底是不能独善其身的。1986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的时候说,但愿将来没有人会写一本《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头半岛上一个美丽的幻想》之类的书。
  蛇口这个地方虽然小,但小中见大。这么小的地方,改革尚且遇到这样的情形,如今朱镕基同志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