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能参与三峡建设 我非常自豪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潘家铮:我们在当地布置了很多地震的观测站,三峡水库修建以后,非常微小的地震都能够测出来。水库修建蓄水以后,如果会不断发生非常微弱的地震,那么你也可以讲这些微弱的地震是水库所促发的。我个人的看法,这些水库促发的地震对当地来讲,绝不是一件坏事。为什么?地震都是在一定的断层上面发生的,都是因为断层附近地引力不断地增强,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基岩承受不了了,就发生地震了。水库蓄水以后,它能够把小的地震都促发出来,这样就减轻了将来发生大地震的危险。这就好像蒸汽锅炉,你要是开一些小的口,使蒸汽的压力到一定程度就把它释放出来,那么这个压力就不会无限地扩大导致最后爆炸。所以,这样促发地震绝不是一件坏事。
核战争一定是有预兆的
三峡大坝的安全,一直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有这样一种说法:三峡大坝犹如安在中国心脏部位的一颗定时炸弹。说法的依据是,一旦中国卷入战争或者遭受恐怖主义袭击,三峡大坝将成为受袭的目标。届时,蓄积巨大能量的水库将会溃堤,中下游城市将会被全部淹没。
记 者:三峡大坝的安全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有人说,如果中国受到攻击,可能三峡大坝会首当其冲,那么,当初在三峡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否考虑到了安全问题,比如说核战争的因素?
潘家铮:战争对三峡工程建设是个很大的威胁,在论证过程中我们也是反复地研究了。我们要讲的,第一,三峡大坝是混凝土大坝,是一千几百万方混凝土雕砌起来的大坝,可以说,它是一座混凝土的大山,有非常强的抗爆炸的能力,一般的常规武器不可能把大坝炸垮,最多在坝上炸出一些口子、一些创伤而已,常规武器不可能炸垮大坝。
只有高能量的原子弹才能够摧毁这座大坝,就是说,如果要摧毁这座大坝,就得冒对社会主义中国发动核战争的危险。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发生战争之前,把这个水库的水位放低,放到一个损害很小的水位。这是什么道理?因为要炸大坝,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洪水淹没下游的人民,如果我把水库的水位放得很低,就起不了这个作用。
三峡水库有390多亿方的库容,当然是很大的水库,但是三峡大坝泻放洪水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下游是长江,长江通过洪水的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只要作出决定,可以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能把水库的水位放得很低,让对方失去炸大坝的意义。
根据军事专家的研究,核战争的发生一定是有预兆的,不可能今天好好的,明天核弹就飞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像美国要打伊拉克,也要经过多少次论证才能下决心。我想没有一个美国的总统敢于在一天之内作出决策,不通过国会,不通过美国的人民,就决策跟中国发动核战争。只要有一点点的征兆,我们马上就可以把水库的水位放下来,避免发生毁灭性的灾害。
即使水位比较高,大坝炸垮了,对于洪水下来的后果,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实验、研究、计算。洪水下来,当然对下游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很惨重的损失的,但它绝对影响不到荆江大堤,也影响不到武汉,更不要讲下游的上海。像这样的损失,对一场核战争来讲,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对方要发动核战争,不但要炸你的大坝,更要炸你的政治中心、炸你的经济中心、炸你的核电站、炸你的军事指挥系统。三峡大坝,我可以在七天之内把水库放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几千万人,你能够在七天之内撤退吗?撤到哪里去,怎么生活?你能想得了那么多吗?所以和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来比,三峡大坝抗核战争的力量、能力远远比它们强大。何况我们的看法,今后的世界毕竟和平是主要的,和平压倒战争。如果我们因为考虑到核战争会炸坝而不建三峡大坝,那相同的道理,你也不能建设北京、建设上海了,你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了。
移民问题可能是最困难的问题
在潘家铮看来,移民问题一直还是三峡工程里面最为困难的问题。
三峡工程蓄水后,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淹没耕地25.74万亩,淹没2个城市11个县城,1711个村庄。
据统计,最终迁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
记 者:三峡工程里面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移民的问题,有上百万的人要离开家园或者说失去家园,他们要搬到一个新地方去,而在新地方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充满变数的生活。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您怎么看移民的问题呢?
潘家铮:大概建水库遇到的所有困难中,移民问题可能是最困难的问题,我们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确实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那个地方是移民的老家,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他们的生活生产基地都在那儿,为了建水库,让他们搬走,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
特别是在过去,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初的那些年,在“左”的思想主导之下,我们在移民方面欠了很多债,给移民带来很多痛苦,这个经验教训我心里面也记得非常清楚。因此三峡水库的兴建,移民问题会引起大家的顾虑。特别是移民人数之多,可以说是空前的,也很可能是绝后的了,以后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移民了。
那么这怎么办呢?国家采取了一个新的政策,叫做开发性的移民。过去移民往往是补偿式的移民,就是淹了你的地,淹了你的房子,赔你多少钱,给你安排一个地方,你去生活去。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向后靠,就是下面的地方往山那面迁移。这种补偿性的移民是行不通的,你给他的钱再多,最后坐吃山空,总是要吃完的,吃完了,他就要面临困难的境地。所以对于三峡的移民,国家采用开发性移民的新政策,就是说,移民的钱不完全给移民,而是给他创造一些条件,使他迁移以后能够稳定下来,能够生产致富,能够有条致富的道路。比如说把你的地淹掉了,就另外给你开一块地,给你搞一个果园子,给你都准备好一些生产的条件,使你迁移到那儿去之后,你的生活水平至少不会比原来的下降,一定要比过去有提升。这种开发性的移民,就能够做到长治久安。
当然这个问题谈起来容易,真正要做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而且我也承认,在论证过程中,对开发性移民还是过分地乐观,这恐怕是论证工作中做得有遗憾的地方。根据我们的论证,这边是库区,还有大量的土地、荒地是可以开发的,可以把大量的低产田改成高产田,因此很多农民整个采取后靠,采取插队的方式解决。但实际上证明这样做还不行,所以最后国家还是下了决心,把10多万人迁出库区,迁到外面去,有的迁到上海去了,有的迁到其他别的地方去了。尽管那些地方条件要比三峡库区好得多,由于是一个新的环境,很多人可能还是会不适应。但是我们至少给他们准备了好的条件。
然而话又说回来,100多万人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这么好?这也不好讲的,如果把99%的人都安排好,有1%没有安排好,这1%也有一万几千人,这不是个小数,是个大问题。我们是希望三峡的移民工作能够真正做到开发性移民,移民能够发家致富,但是也不排除有少数没有安 顿好。
三峡工程以后,还有几个水库正在修建,他们吸取了三峡工程的经验教训,而且移民人数也比较少,我相信可以做得比三峡工程更好,比如有些老百姓,属于老弱病残,国家就全部包下了,有社会保险,等于把他们养起来了,这样他们也放心了。失掉土地的人,给保险,再用土地补偿,再给他解决工作的岗位……我相信库区移民问题,以后难度会越来越大,但是解决的程度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