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从“大跃进”到庐山会议
作者:高敬增 蒋冠庄
纠正财贸战线“左”的错误
与财政“捉鬼”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严重问题,1958年秋冬日益暴露出来。毛泽东连续主持召开郑州会议、武昌会议,着手纠正“左”的错误。但是会议认为粮食已过关,确定的1959年粮食和棉花的产量指标,分别定为10500亿斤和1亿担,比北戴河会议上提出的还要高。
李先念出席了这几次会议,认真解决财贸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
这时,首先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粮食和食盐开始紧张。10月中旬,辽宁粮食供应出现困难,一些地方食盐脱销。财贸部门的干部反映一些农产品收不上来,怀疑增产数字有假。为了摸清粮食情况,李先念还派出几个工作组去全国各地调查,发现许多粮库是空的,担心将要发生春荒。
其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日常生活用品供应紧张。李先念于1958年9月在河南、湖北考察时,已经发现日用百货供应普遍紧张,连肥皂、菜刀也买不到。湖北省省长张体学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说:“钢铁元帅升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我们这里万马都躺倒了。”
第三,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的问题。第二次郑州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确定人民公社的所有制采取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在公社内部,队与队、人与人之间承认差别,实行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原则等,取消一县一社的体制。李先念非常赞成,解决了他在《人民公社所见》一文中担心的人民公社规模和体制问题。这些决定,被那些还坚持“一大二公”的人,认为是倒退和“右倾”。毛泽东在会上说,“‘右倾’不是我一个人”,“还有李先念,他也觉得过去‘右倾’不够”。粮食紧张,毛泽东不再批评农民“瞒产”,认为农民是用“瞒产”来抗拒公社的平调。李先念也表示赞成。
1959年3月25日至4月1日,李先念出席了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并作了报告。报告说明,粮食库存比去年同期减少25亿斤。地区调拨不灵。到3月15日止,库存大米,上海市区只够供应17天。一些日用工业品出现供不应求,商品供应量与购买力相比还相差30亿元。毛泽东在听取李先念报告时,对商业工作表示支持,说“不要让,你倒不如挤”。
上海会议后,李先念除抓紧部署粮棉等农副产品购销工作外,还提出以下措施:增拨一部分原材料保障日用工业品生产,组织供应市场;精减多余职工五六百万人,以减少粮食供应;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把生产供应机关、团体使用商品的工厂,尽可能改为生产人民生活必需品;大力收购废旧物资,供轻工部门作再生产原料,支持恢复手工业生产;清理仓库,挖掘商品供应潜力。采取这些措施后,市场紧张局面稍有缓和。
但是,到了4月,农村又出现了春荒。有些地方的农民并不是瞒产,而是手里没有粮。公社存粮也极有限,无法应付春荒的急需。山东灾区群众情绪不稳,曾有抢粮现象发生。
据时任粮食部副部长的赵发生回忆:1959年4月间,南方某省青黄不接,粮食供应极为紧张。为此,他们在向邻区借粮的同时,还把中央安排从四川调往上海过境的一条粮船截留使用。中央领导同志得知以后,作了严肃的批评。先念同志一面用电话直接向该省省委转达了中央的批评意见,第二天又派我坐飞机专程前去了解、研究处理,并指示安排调拨机动粮三五千万斤存放在那里,遇到紧急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借用。
农村办公共食堂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活的大事。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很多农民要求把口粮分给自己。赵发生回忆说:处理完截粮事件后,当月到江西,“江西省委对大办食堂持保留态度,采取变通办法,他们提出:农村食堂可以办也可以不办,尊重群众自愿;如要办,可办小食堂,不出屋场,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打回家去吃;也可以只办农忙食堂。我欣赏江西的做法”。“五一前夕,我向先念同志汇报了江西的做法,先念同志也表示赞成,并说:今晚中央开会,我有机会见到毛主席,可以当面反映他们的情况。第二天清早,先念同志电话约我去,告以昨晚已向主席汇报了。主席讲,‘农村食堂一风吹了就好’。他要我们不要用主席原话向下传,可以用自己的口气向各省打个招呼。遵照先念同志的指示,我当天即向各省通了电话,要求他们把粮食指标分配到户,节约归己,是在食堂做还是分别到家里去做,听从群众自愿。遗憾的是,电话没有起到作用。一直延迟到1961年3月的广州会议,毛主席亲自向各省、市、自治区书记说食堂一风吹,这句话才起了作用,一夜之间全国农村的食堂全部散伙,农民很满意。” 其实当时有的省是听进去了的,湖北省就采取以人定量把口粮分给农民的办法。
在努力解决粮食紧张和安排好市场的同时,李先念进一步纠正了财贸工作“左”的错误,重申以前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
李先念1958年11月在国务院五办会议上,明确指出:“鲜活商品要正常收购,不能采取放卫星的办法。”
1959年2月,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变“大购大销”的方针,“大购如果没有计划就会出现收购过头的情况。”“现在我们搞计划经济,笼统地提大购大销,就会犯错误。”“我建议把这个口号改为:在计划经济原则下,组织城乡交流,扩大流通。”这样,开始把商业工作引向正常轨道。
“大跃进”中商业管理的混乱状况同财政、金融工作中的混乱状况,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同年5月24日,李先念在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的报告中,针对有些银行提出“大存、大贷、大放”口号引起的金融管理混乱状况,指出:1958年银行工作的主要缺点是信贷管理权力过于分散,有些方面管理太松。要把管理权统一到中央和省,下放给区县的信贷管理权限,应当赶快收回来。此后李先念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工业、农业、市场问题时说:“体制上,现在商业、银行收回来了,最近准备收财政。”毛泽东对此表示赞赏,插话说:“人权、工权、财权、商权都要抓起来,全民办工业不能乱办,从中央直到社办多少工业,都要管起来。”李先念说:“粮食是从来没有放的。流动资金要搞定额。去年没有定额,要钱就贷,结果经济核算、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等都不讲究了。”毛泽东插话说:“这是下放的结果,下放是我先讲的,结果成了半无政府状态。”
6月18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大中城市副食品和手工业生产会议上,李先念明确提出了要取消“两放”“三统”“一包”的农村财贸体制。他说:“从市场问题上来看,反映出财贸工作中的错误缺点不少,例如‘两放’‘三统’‘一包’应当宣布正式取消。现在回头来看,我们去年不仅对于农民群众的觉悟估计过高,而且对于农村基层干部的觉悟也估计过高;不仅对他们的政治水平估计过高,而且对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估计过高。这也反映了我们在去年大跃进中没有经验,脑子热了一点。”这样,财贸体制的下放,半年时间就纠正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