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从“大跃进”到庐山会议
作者:高敬增 蒋冠庄
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信是很不满意的。23日上午,他让刘少奇召集全体会议。他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对彭德怀的信进行批评。他说:“有些人在关键时刻就是动摇的”,“站不稳,扭秧歌”,“有反冒进的味道”,“这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距右派还有三十公里,因为右派很欢迎这种论调”。
毛泽东讲话后,周恩来、李先念已预感到一场严重的党内斗争即将开始,就让几位在会上比较激烈地发表过反“左”言论的部委负责人,迅速离开庐山,回北京抓工作。当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戎子和回忆道:“于是,我和段云、陈国栋等同志都悄悄地回到北京。显然恩来和先念同志是在保护我们。”
从这时起,庐山会议的主调改变了,由纠“左”转为反右。随着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党集团,李先念也被列入有右倾思想的“一批二帮的对象”。8月13日,他在会上发言,表示拥护毛泽东对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集团”的批判,并对自己犯的“右倾”错误做了初步的检讨。李先念没有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李先念在小组发言中提出大炼钢铁不合算的问题,周恩来为他开脱了责任。26日周恩来还向刚从北京来庐山参加会议的各部委负责人打招呼时指出,李先念是不怀疑总路线的。
庐山会议上没有专门批判李先念,但是,他仍逃脱不了被批判的厄运。庐山会议后批判“右倾机会主义”运动在全国陆续展开。李先念主管的财贸口“右倾思想”比较严重,一些部委领导人对“大跃进”中的问题,同李先念看法相同。中央领导人担心财贸口开会批判李先念“右倾错误”批不起来,而决定把财贸口与农林口合并,由谭震林主持召开财贸口、农林口所属各部委党组书记参加的务虚座谈会。这次会议于9月初举行,集中几天时间,批评帮助李先念认识“右倾错误”。谭震林主持会议,是按“一批二帮”的方针掌握的,不赞成批评李先念时说过头话。
9月4日和7日,李先念两次检讨发言。他把这两次发言综合整理为一个发言稿,印发给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各位同志。25日,他又把检讨报告送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
李先念在检讨发言中,表示拥护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决议,并承认基本同意彭德怀的意见书,谈了当时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想法:第一,关于人民公社问题。他说,“没有把人民公社制度同刮‘共产风’和一时的粮食浪费现象区别开来”,没有认清“问题出在‘一平二调三收款’方面,不是出在制度本身”。第二,关于公共食堂问题。他说,看到“大家在食堂吃饭,可能是多吃粮食、扩大供应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对办食堂的态度就不积极了”。 第三,大办钢铁问题。他说,看到“国家对炼铁补贴了几十亿元,增加了市场的压力”,“又听说铁的质量不好,影响了机械工业的生产,运输赶不上,挤了粮食和市场物资的调运,就过分地强调了小高炉引起问题的一面”。第四,关于基本建设问题。他说:“今年我感到基本建设战线太长了,要求收缩一下。”“对困难说得多了一些。”
由于其“右倾思想”受到批判,李先念在9月21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财贸书记会议的总结发言中,对于以前曾批判的极左政策与口号,不得不肯定“总的方向是对的”。但他在部署工作,谈到采取的具体措施时,还是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大购大销,“两放”“三统”“一包”的农村财政体制,商业办工业,运用流动资金搞基本建设等。这是李先念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全面展开的形势下,迫不得已的做法,否则会给全国的财贸工作造成损失。(责任编辑 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