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侠女恩仇记

作者:陈钦然




  沈佩云从小在罗家和罗家两位公子一起习武读书学兵法,亲如兄妹,如今这哥俩便也依依不舍了。罗胜看在眼中,他想俩小子年纪不小,也该去磨练学艺,不如也拜谢天元为师,三人一起上山学些武艺、法术、兵法,将来也可为朝廷效力。想到这里,他那卧蚕浓眉一扬:
  “兄长,为弟有一请求。”
  谢天元忙道:“贤弟且说,休得客气。”
  罗胜便说:“既然佩云上山,我想把罗炯、罗焱两人也送与兄长调教,只是给兄长添了麻烦。”
  “这是哪里话,我也看两个少年聪颖过人,武艺大有长进,愚兄也有意请他二人上山,传授先祖秘术,日后也可助国家一臂之力。”谢天元其实早有此意,罗胜一提,一拍即合。
  罗炯、罗焱上了天光山学艺三年,因为罗胜常去出征,两个儿子自然回到罗府,只有那沈佩云留在山上……
  次日,谢天元把沈佩云唤到后堂缓缓道:“徒儿,你听着,此番下山,征讨奸贼要你斩断情丝,以国家为重,徒儿你能做到否?”
  “师父在上,小徒岂敢逆天理而行。”沈佩云跪地答道。
  “徒儿请起,为师还有秘咒授于你。此番朝廷除奸之后,即赴边关征讨番邦,番邦鞑靼不在话下,飞龙山诸将足可剿灭他们,只是番阵中有一奇女子,乃我当年同门师兄之徒,此女精通摆兵布阵,破其甚难。因此,为师今日将破阵之法一一传授于你,但也可惜,仍有两阵先师未曾传授,此乃八阵之中最后二阵。倘若你破了前六阵,后两阵也就溃不成军了。”说着谢天元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晌午之后,谢天元吩咐家人为沈佩云收拾了软甲一副,飞箭一百,青锋宝剑等兵器。
  掌灯时分,沈佩云独自一人在后堂厢房默背师父今日所教之咒语,一一复述,喃喃自语,念着念着,不觉困倦,倚窗入睡。朦胧之中,见有一白衣童子来到面前说道:
  “奉谢圣君之法旨,请仙姑相见。”
  沈佩云问道:“你从那里来?”
  童子答道:“我乃谢圣君差来奉请,请仙姑一行。”
  沈佩云又惊又喜,暗想,竟有仙人约见。于是便跟着童子出了后园,转过山坳走进树林之中,花香鸟语,奇石处处,忽见一洞府,进了洞门,忽见五间大殿,一字摆开,殿上金砖玉瓦,雕梁画栋,红霞彩云飞渡,七彩虹桥架于天空,壮丽无比。
  童子入内禀报,听得一声“请”字,珠帘卷起处,另有童子引着沈佩云上殿。沈佩云上得殿来,抬头一看,宝座之上,坐着一位老翁,面如重枣,银须几尺之长,两耳垂肩,朱唇白齿,披肩银发,此乃仙翁也。沈佩云见状,赶紧倒地就拜。
  “仙翁在上,弟子冒昧了!”
  那仙翁吩咐看坐。沈佩云坐下,仙童捧来香茶,沈佩云喝了一口仙茶,只觉满口留香,作揖道:
  “仙翁召见,有何吩咐?”
  仙翁答道:“我乃隋朝谢登匡也,当年也曾扶助李渊起义定江山,本家子弟玄孙皆是唐室忠臣,今因奸相沈文珍与宦官俱阿兴,逆天行事残害忠良,此次除贼抗番邦,该汝建功出力。今日吾之后代已作了一番交代,只是天机未尽,尚有至关重要之法,未曾授你,为师今日一一告之。其一,罗家长子乃白虎星官,你与他有姻缘之份,战后你必与罗家大公子完婚,辅助白虎星官为下一代唐朝君主保边关,佐朝政。其二,长安平叛之后,征番之时,那番营之内有个铁花姑娘,她不仅摆出八阵,更是妖法厉害,你恐难取胜,故传见你。前六阵,我的徒孙已教授于你,后二阵,我这里教你咒语,并授你大符十张。”说着令沈佩云上殿来,仙翁在她耳边细细交代一番,然后递给一把扇。“我传你一卷天书,你背熟口诀,将有驾雾腾云、呼风唤雨之法。”言罢唤童子捧出天书一卷交与沈佩云,“你遇急之时,打开天书,自有咒语教你。”又令童子领她去练习呼风唤雨驾云腾雾之本领和咒语。
  沈佩云一一谨记心头,收起天书、宝扇,纸符,叩谢仙翁。
  这时仙翁令童子送她回程,沈佩云轻移莲步,走出大殿,出了洞府大门,举头只见满天月色,处处奇花,仙鹤双双,仙鹿追逐,一派仙景尽收眼底。突然出现一座独木桥,桥下万丈深渊,沈佩云回想,来时并未有此桥,因何归去却有?此桥只是巴掌宽的一根独木,如何过得去?仙童上前引路道:“仙姑莫怕,你只管随我来。”
  沈佩云无奈,只好随那仙童一步一颤走上桥来,往下一看,桥下河水滔滔,她心中更是惧怕。走到桥中间,忽听仙童叫道:“小心,那边恶虎追来!”
  沈佩云回头一看,仙童一掌把她一推,说道:“走了吧!”沈佩云大叫一声,跌下深渊去了,不觉惊醒,出了一身冷汗,原是南柯一梦。睁眼四望,皓月当空,已是三更时分了。
  沈佩云好生奇怪,心想分明是仙翁传授兵法仙术,跌下深渊,怎么回到房里呢?她又将梦中咒语一一重温,一字不漏。再看怀中,果然有一卷天书,一把扇,一叠黄绿两色纸钱。翻开天书,只有四字“遇急翻看”,其余均是白纸,未见一字,沈佩云又觉心疑道:待我试试驾云飞空,看看灵不灵。
  于是她来到后院,念动咒语,喝声“起”,只见脚下一阵凉风,白云骤生,身体轻轻被云托起,不知不觉已升到半空。沈佩云心中大喜,遂叫“停”,按落云头,祥云慢慢落下。沈佩云连忙对空下拜,拜谢仙翁。接着便进了卧房,将那天书诸物包好藏在身上,不敢有误。
  翌日天亮,沈佩云收拾行李包袱,到了中堂拜别师父,方知师兄罗炯已于四更上路去了飞龙山。师父说道:
  “你们将会合于长安,此去有一日路程,你可快快动身。”
  沈佩云跪在地上拜了师父道:“师父宽心,徒儿昨夜有谢姓仙翁授了腾云驾雾仙法。此去云水庵,只消片刻工夫。”
  “果有此事?”谢天元将信将疑。
  “真有此事!”沈佩云站了起来,在师父耳边轻声耳语一番。谢天元一听非同小可,走到天井,当空拜谢先祖显灵……
  沈佩云拜别师父,念动咒语说声“起”,一朵祥云托起她,升上半空,顷刻间只听耳边阵阵风声,沈佩云驾云直奔云水庵。
  且说云水庵在长安城北五十里处,罗夫人正和云水庵住持静慕师父说话。
  忽然小尼来报,庵前门外,有一仙女,从天而降,要见师太。
  “奇了,大白天,真有仙人显圣来到云水庵么?”师太半信半疑,“阿弥陀佛!打开正门迎仙女……”说罢,领着众尼姑走向大门列成两排,双掌合于胸前。
  庵门开处,忽见一白衣少女,长发披肩,腰系宝剑。剑眉丹凤眼,鹅蛋脸,飘然落在众人面前。罗夫人在婢女陪同下匆忙迎了出来。罗夫人已有十二年未见义女沈佩云了,沈佩云上前便跪:
  “母亲在上,女儿在此施礼了!”罗夫人偕同沈佩云的奶娘一齐上前扶起沈佩云。云水庵住持和几位尼姑也上前拥着沈佩云进入庵堂。来到后堂,尼姑端上香茶,沈佩云和罗夫人久别重逢,自有一番离情别叙。
  这时有一中年尼姑,清秀白皙,躲在门旁,看了佩云,忽然一惊:昨夜老尼梦里,仙翁指点,今日骨肉团圆,莫非便是此侠女。细细看去,她认定了此女侠便是她日思夜念的闺女。此女一双剑眉似其父,一对凤眼像老身,眼前正是闺女啊!
  话说当年那位投湖自尽的娘子,被救回罗府不久,生下一女,几日后,这娘子留了一纸文书,藏在女婴身上便不辞而别。出了罗府,茫茫人间,不知哪条生路,她想到了死,但又想起抛在罗府的闺女,于心不忍,想最终有相聚复仇之日。于是她出了长安城门,漫无目标的行走在山野小道。她产后才几天,怎堪风雨之中长途跋涉,走了一段路,下腹疼痛昏倒于路旁。还是她命不该绝,云水庵尼姑静慕等三人从长安化缘返庵途中发现路边倒卧一女,摸她的鼻孔尚有气息,裙下血迹未干,便把她救了上山,安置庵中调养。从此沈夫人便在此庵落发为尼,终日与青灯为伴。她在庵中隐姓埋名,罗夫人来那天,她看到了,本想前去问一下女儿下落,但碍于身份,又听说是丈夫陷害罗家,夫人因此逃难避到庵堂,她更觉无颜去见恩人了。可今日闺女便在眼前,骨肉亲情在她心里翻动不已,无法控制。她端来一杯香茶,跪在罗夫人面前。
  “夫人请受罪妇一拜!”说着泪如雨下。
  “你是……”罗夫人令婢女端过茶盘,扶起面前老尼,只见她早已泪流满面。罗夫人甚觉面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夫人啊夫人!罪妇便是当年老爷从西湖救到府上的苦命女子啊!”尼姑复又跪下,哭声凄惨。
  “你,你便是佩云亲娘么……”罗夫人扶起老尼姑,四目相望,“妹妹,你也在此庵中么……”罗夫人禁不住泪水涟涟。
  “夫人……”老尼姑大哭。
  “佩云,佩云,快些过来,这便是你生身亲娘,快来相认……”罗夫人牵过呆在一边的沈佩云。
  “母亲,这,这是……”沈佩云看着面前的中年尼姑将信将疑。
  “妹妹,这便是你那亲生女儿,老身今日便奉还于你了……”罗夫人说罢泪如雨下。
  “女儿,我的苦命女儿……”中年尼姑上前抱住了沈佩云。
  “母亲……”沈佩云大叫一声,母女两人抱头痛哭,在场的住持和众尼姑个个泪流满面。生离死别重相逢,十七年了,相逢相认,亦喜亦悲。
  
  【救圣驾 殊死劫天牢】
  
  飞龙山主裴雄会同众英雄在聚义厅,众小将按谢天元之安排,准备下山劫天牢诛奸雄平番邦。正议间,小神仙张良道:
  “而今奸雄作恶,朝廷中奸臣宦官当道,圣上被软禁,番邦犯境,我大唐已面临山崩地裂,百姓将落入水火之中。今日聚义厅各位英雄都是当年扶助高祖太宗立国之功臣后代,此番不报国更待何时?”他说着掏出一张议单毅然道:“今日聚义,我有个议单,起兵讨贼征番必有将帅,先锋和部将分兵率队。
  第一位统帅:铁面天神裴雄;
  第二位副帅:玉面虎罗炯;
  第三位先锋大将:赛老君吴天葵;
  第四位军师:小诸葛谢成良;
  第五位中军将:三目将鲁飚;
  第六位后军将:赛哪吒秦霜;
  第七位左军将:飞天玉龙王彪;
  第八位右军将:托塔天王李号天;
  第九位巡营将:军赤须龙罗焱;
  第十位护殿将:军飞天星尉迟浩;
  第十一位小神仙中军:参谋张亮。”
  众人哪有不依。于是裴雄吩咐杀猪宰羊,祭天拜地,定了座次,分了领兵头目,设宴大贺。
  次日裴雄升了帅帐,大小头目上帐参拜,裴雄传令道:“今日发兵十万,各位将军分领兵马,明日午时必到长安攻入皇城,救出圣上,擒杀奸贼沈文珍、俱阿兴、余上锦等人,大伙到了长安,只准捕杀奸贼宦官,不许扰害百姓,错杀忠良……”
  长安城内忽有探马报信:“飞龙山下来一支人马,十万余兵马,杀奔京城而来,一路关隘都是望风归顺。这支人马一路秋毫无犯,兵马神速,已在城外安寨……”
  沈文珍一听大惊:“再去探来。”又令九门提督,带着宫廷侍卫总参将沙中水将军带领众将守住城门。入朝见了天子道:“今有众王爷之子,怨恨朝廷和圣上,已在飞龙山起兵十万杀奔长安而来,现在城外十里安营扎寨,正欲攻入长安,皇上必须率众将亲征。”
  唐顺宗见到沈文珍带剑入朝,面如土色,吃了一惊说道:“卿等休得发怒,待寡人明日城头劝退诸位将军便是。”
  沈文珍听后大喜,要打退这班小将必有顺宗出面,因为他们大都是当朝王公子孙。于是他在顺宗住处,重兵把守,软禁顺宗。
  裴雄等兵马到了城外,沈佩云也来会合。安营已毕,裴雄和谢成良、张亮会合众将在中军帐内商议。谢成良乃天光山谢天元之子,谢天元派其长子上山作参谋扶助众将军。
  谢成良说道:“我们今日前来,须是捉拿奸贼沈文珍和俱阿兴等人治罪,救下诸位王公。此处乃皇城,岂可兵马践踏天子皇城,而今天子被困,吾等攻急了,奸贼被迫弑君夺位,岂不害了唐室江山?”这时座中闪出赛老君吴天葵道:
  “我们何不修下战书,烦劳佩云小姐腾云飞入城内,约那沈贼出城交战,沈贼战败,我们趁势入城救下圣上和诸王爷。”
  小诸葛谢成良抢白道:“不可不可!沈文珍这老贼不会轻易出城,他会挟持圣上出城亲征,那时我们如何是好?”这时罗炯想起父帅临别交代的第二个信封,忙拆开细看,只见信中写着“开城门有严章”。他当即交与军师谢成良。军师一看喊道:“我有一计可入城了!”
  “什么妙计?”众人齐问。
  谢成良只对裴雄、罗炯二人耳语一番,又召沈佩云耳语一番。接着谢成良修了表章,着那赛哪吒秦霜、托塔天王李号天二人护着沈佩云乘黑夜出了营寨直奔长安城门。
  话说沈佩云、李号天、秦霜三人来到南城门之外,找到一处城墙。是夜天低月黑,乌云密布,城墙内外,黑幕沉沉。沈佩云闭上眼睛口念咒语,顷刻三朵白云从天而降,托起沈佩云、李号天、秦霜三人,他们只觉身体轻飘,耳边风声嗖嗖,直奔天子寝宫。
  此刻月亮早已躲进云层,唐顺宗正在御花园之中焚香祷告。花园墙外,沈太师的卫队层层守卫,圣上已经成了笼中鸟。唐顺宗正在焚香之际,忽然从天空中落下三人:一个白衣少女,一个黑甲黑冠,一个青衣青甲青头巾。三人来到顺宗面前,顺宗吓得面如土色,连连问道:“你等是人是妖是仙,为何二更时分从天而降,到此为何?莫非想暗杀寡人么?”顺宗一呼叫,卫士从四面围拢过来,抽出宝剑正欲动手,忽见三人跪地奏道:“万岁莫误会,臣等非妖非仙非刺客,先求皇上恕臣等惊动圣驾死罪。”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