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我们都是汶川人
作者:罗秀松
方平他们到灾区救护队报到后便马上投入了工作,这时他们才发现,这护理协助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垮塌的房屋废墟中救出来的伤员不断地送来,他们首先得把伤员抬到免疫救治帐篷内清理伤口,然后经医生处理(检查、诊断、初步伤口处理)后,才按医生的决定就地治疗或转送市、省医院。属于转送的由他们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抬到指定的救护车上去,属于就地治疗的则抬往300米外的战地医院帐篷里去。
一帮青年小伙子,平时衣服裤子脏了脱下往洗衣机内一甩便有家人为他洗净晾晒。而干这救护协助工作却不仅要抬担架,还得细心地为伤员清洗伤口,擦拭那满身的灰土污泥。要是平时肯定是惨不忍睹并恶心的事情,但他们这时心里想到的是尽快抢救伤员,尽快协助查明伤情,以使伤员的痛苦减少到最小程度。所以这群小伙子们都毫不介意、毫无怨言,而且都干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
后来他们被安排专门护理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孤儿,看见他们那无助而又天真无邪的面孔,想到他们失去的父母,心里真是既难受又怜爱。特别是他们听到的一个伟大坚强的母亲的故事后,心灵更是受到了震撼。
那是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即5月13日,救援队员发现一位年轻的妇女已经没有了呼吸。通过废墟的缝隙可以看见这位年轻的妇女双膝跪地,匍匐着用双手支撑身体……救援队员从废墟的缝隙中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后,又冲着缝隙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救援队就准备离开这里到另外的现场去,当他们走向另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他突然返身跑回去,冲到刚才那废墟下的缝隙口,伸手进去摸索了一阵后,惊喜地回身招呼队员们:“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艰难的抢救,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庇护,孩子竟然毫发未损。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检查,打开被子发现里面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了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每个看了手机内容的人都落泪了……
在大灾大难面前,母爱,孕育了多少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作为救护协助人员,他们在做好护理协助的同时,也主动参加了战地救护中的宣传和心理治疗。他们在抬伤员时,在为伤员清洗时不断地向伤员鼓劲,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雄起!我们四川人,一定要雄起!
四、抢险队 可敬可爱解放军
连界古镇第二批奔赴汶川县映秀镇的志愿者们就没有奔赴绵竹县汉旺镇的第一批那么顺利了。尽管他们到达都江堰市已经是大地震后的第四天了,由于去映秀镇的路因地震造成了山体滑坡与垮塌,公路全线80%的路段被堵塞或掩埋了,这时离都江堰市10多公里的漩口镇还有一半的公路没有疏通。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步行也要赶到映秀镇。一番准备后,他们在召集人张勇的带领下于15日下午步行出发了。
从都江堰市到汶川县的312国道是一条沿着岷江岸边傍山而建的公路。这条公路不仅弯道多,而且均是双车道。它一边是高达200至1000多米的陡山坡与峭壁,一边则是悬崖下奔流不息的岷江。这次汶川大地震时。地处中心的映秀镇至北川一线的龙门山地震带所产生的强烈地震不仅把这条傍山而筑的公路多处震断变形,还有85%的地段发生大面积滑坡,把公路深深地埋在乱石之中。这就给前往映秀镇抢险救灾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与威胁,因为不仅前进的道路断了,不断的余震和垮塌的山石的袭击也使人防不胜防。
然而千难万险阻挡不住徒步前往的决心!张勇等8人途中首先遇到成都军区某部的雷达通讯救援队,正是在他们的协助和支持下,张勇他们克服千难万险,冒着数十次的生命危险历经15个小时,跋山涉水47公里终于在16日中午到达了映秀镇。
在这次行进中,张勇他们背上背的不过是一些食品和饮料,其重量也不过15公斤。而这支成都军区某部救援队每人除了背着10公斤的食品和饮料之外,还背着15公斤的抢险通讯器材。背着几十公斤的东西走10里8里还勉强可以,但要走近50公里的泥泞坎坷处处充满危险的山路,不仅需要坚强的毅力,还得眼观上下步步谨慎。否则或被飞石击伤,或滑跌至悬崖下湍流奔腾的岷江,真是举步维艰!
然而,幸好解放军救援队的帮助和关怀,张勇他们才得以安全到达映秀镇,如果没解放军,张勇他们不仅不能安全到达映秀镇,很可能还会付出血的代价!
尽管张勇他们8个小伙子个个都是身强力壮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但他们毕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以他们和抢险队的军人相比的确是相形见绌。通过这段艰难的行程,张勇他们真切地理解和认识到我国老百姓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称为“最可爱的人”的含意。
更使张勇他们钦佩和感动的是,经过15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赶到映秀镇后,已经精疲力竭的张勇他们正想休息一会儿,抢险救援队的官兵们却立即投入了架设通讯设备的工作。很快和正在焦急等待消息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同时也使得和外界中断了近四天的联络得以恢复,为全面展开对映秀镇的抗震救灾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勇他们随机配合这支抢险救援队搞协助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和相处,自小就想当解放军的张勇看到了解放军抢险救援队的大智大勇,无私无畏,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他决心以解放军抢险救援队为榜样,好好地学习解放军的作风,在灾区接受锻炼,当好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张勇他们在映秀镇震灾现场看到,这场灾难以其破坏性之强,波及范围之大将被植入历史记忆,同时被植入历史记忆的还有抗击这场灾难的主旋律和核心任务: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
解放军官兵尽管每天只吃两顿,每顿只有两块面包和一瓶矿泉水,救援工作却每天长达12个小时以上,但他们没有怨言,相反的是更加忘我地工作。其中还有一次使张勇他们感动的是抢救马元江行动,因为当马元江奇迹般生还时,他已经被埋179小时了!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上海消防总队的官兵,还有来自资阳市和内江市威远县连界古镇的志愿者们。
19日下午5点,映秀镇的太阳仍然火辣辣地晒着。来自资阳市雁江区的志愿者尹春龙从电厂废墟中爬了出来,他满头大汗需要喝点水吃点东西。他接过张勇递给他的矿泉水和面包时,一位消防总队的官兵又钻进了那个仅能容纳一个人的废墟下的通道,继续打混凝土,并不时地呼唤马元江。大家都知道。不能让马元江睡着了。
尹春龙头一天就已经待在废墟里了。他和同来的志愿者徐兴明、宫自华等在救出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