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我们都是汶川人
作者:罗秀松
重庆市消防总队5分队60多名官兵在总队队长王沁林率领下带着三辆挖掘机和起重机于15日上午赶到现场。通过钻机钻出的小孔,为张小平伸进一根软管,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不间断地向他输送氧气和医用营养液。在被困72小时后,张小平第一次喝到了外边提供的牛奶。消防队后准备采用从楼顶向下的顺序逐渐揭开一层层楼板,但经过整整一天的努力,才移走一层楼的楼板,而此时离张小平被困已经90多个小时了。
指挥部决定启动新方案,采用从阳台沿饭厅进入的方式解救张小平。
又经过10个小时的努力,消防官兵终于在中午12点见到了被困118个小时的张小平。官兵们异常惊喜地发现,张小平的上半身除了堆积着一些砖块泥土之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但是,短暂的惊喜很快消失了,张小平的双腿被巨大的水泥板给压住了,尤其是左腿,小腿以下几乎全部被压住。更可怕的是。如果强行移动这块板,其支撑的一面墙将随即倒下来,这样不仅张小平的性命难保,而且连救援人员也难以幸免。
王沁林大手一挥果断地说:“同志们,据最新消息,网上关注我们这个现场的点击率已达2亿次,请大家放心,我们坚决不放弃!尽一切力量营救张小平!”
18点05分,甘肃省中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王力换上消防服亲自上前为张小平把脉。过后告诉大家:“脉搏每分钟110次,他的身体状况良好!”
18点17分,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王奉雷进入房间。
18点50分,第三个医生进入房间。
21点33分,一个麻醉师进入房间。
此时指挥部传出消息:决定为张小平截肢1
22点36分,一个消防队员出来了,头顶全是血;6分钟后王奉雷医生出来了,全身如被水浇过一般。再过20分钟以后,阳台上一阵人影晃动:张小平被抬出来了!
这时现场掌声雷动!
经过129小时后,5月17日23时零6分钟,张小平终于成功获救!
张小平活着出来了!
这一刻无数人流下了眼泪!
我早已泪流满面,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1
18日上午10点,我根据电视台记者提供的线索,到都江堰市妇幼医院抢治点看望一个婴儿,并找到了当时从废墟中第一个抱出这婴儿的30岁的女医生龚晋进行采访。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市河边一处倒塌的民宅上,数十名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活着的伤员。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救援队的面前:一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停止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这个女婴红彤彤的小脸和母亲沾满灰尘的双乳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救援队员龚晋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乳头时,这个女婴突然哭闹起来。看见女婴的强烈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悲泣!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在刻意拼死地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她临死前,她把自己的乳头放进了孩子的嘴里。”
作为一个妇产科的医生,龚晋见惯了妈妈给自己初生孩子喂奶的场面。而眼前这情景,使龚晋产生了无法抑制的悲恸!
我被特许走进婴儿的床前,看见她那甜睡的模样,我的双眼湿润了。我想到温家宝总理对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们讲的话:“我们一定要让你们生活得很好!”我擦去泪水又乘省作协灾区采访队的客车驰向另外的采访点。
七、好医生 救死扶伤赤子心
历史记忆中将永远铭刻这场灾难中所发生的一切!让我们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大行动立一块碑吧!碑文是刻进历史、也刻进人心中的四个大字:以人为本。
灾难已临,唯直面以对。我们为死者而哀,为生者而奋发!让生者生活得更好,才是对逝者的最大安慰和最好的怀念。
我的这次现场采访,除了被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各兵种救援队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公安消防队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所感动外,还为这次灾难中的另一个群体所感动,他们就是灾区和来自全国以及国际救援医疗队的医生们。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大楼在地震时剧烈摇晃震动起来。正在护理新生儿的护士长张兰和护士罗云莉、王莉没有选择逃生,而是迅速冲向新生儿病房,用自己的身体护住新生儿。当震动停息的空间,她们和赶来的医生把住院的产妇和新生儿及医疗设备迅速搬到医院楼外的空地上。当罗云莉得知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地区是汶川县时,她想到自己的母亲和弟弟都在那里,禁不住泪如雨下。但是,她随后擦干泪水便又投入到护理从废墟中救出的孕妇的工作中。
李建华医生在地震发生后没有赶回家去看看家里的情况,而是和医院的同志们一起马上把病房中的病人抬到医院大楼外的空地上,并在很短的时间里搭好了帐篷。当他听说他家所在的大楼完全垮塌了,他的妻子和母亲被埋在了废墟里时,他当场愣住,闭上双眼流出两行泪水,之后低头沉默了几分钟,然后擦干泪水又投入了抢救伤员的工作。
傍晚他又得知儿子所在的学校楼房已经垮塌。全校只有17名师生幸免于难,他的儿子也被埋在废墟中时,他一下蹲在地上,再次流下了眼泪。大家劝他是不是去看一下,他站起来擦干泪水小声而坚定地说:“这么多人遇难了,还有更多的生存者需要抢救,抓紧干吧!”说罢他又投入了抢救伤员的手术中……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在奔赴重灾区之一的理县时,5月16日遭遇到6,5级的强烈余震。当时正领着专家医疗队和大批救灾物资的副院长孙汉军在理县县城外3公里处和理县常务副县长伍连才一同被困。
这里有600多名群众和三四十辆车,都被困在四周全是悬崖绝壁的山谷中,处境十分严峻。2分钟后,当地群众抬来两名伤员请他们抢救。
情况危急,不容多想更不容犹豫,孙汉军和伍连才马上决定就地成立党支部,带领大家展开救援。孙汉军担任救灾总指挥,伍连才任副总指挥。他们冒着余震,利用抢救车上的急救物品,迅速搭建起野外临时手术台,对伤员进行手术救治。这时余震又多次发生,但负责手术的第三军医大学普外科优秀医生王立明从容镇定地连续做了两台手术,成功地挽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