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木锯善舞 舞出“中国功夫”
作者:央 二
来到公司后,公司负责人对他们讲:“这台英国产的斯诺克台球桌是原装的,你们就参照这台球桌设计一个,因为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自己生产的台球桌。”
啥?中国没有生产这个台球桌的?这可新鲜了,何帮喜围着台球桌转了转,又仔细看了看。心里想,凭自己的技术,这样的台球桌完全能造,有啥了不起的,这对他来说简直小菜一碟。当下,他向公司负责人立下军令状,两天后交台球桌设计模型。
说做就做,他暗下决心。中国人长城能修,故宫能修,难不成还造不出一个台球桌来?他仔细地将英国的台球桌绘制下来,不漏下任何一个细节。回去后,研究了一夜。两天后,一台崭新的台球桌模型摆在了公司负责人的面前。这台模型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看出来了,这个台球桌不仅外观造型漂亮,在很多细微之处甚至弥补了英国台球桌的不足。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出茅庐一鸣惊人。这个台球桌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后来,这台模型被送进了钓鱼台国宾馆,看着人们对自己精湛手艺的肯定,何帮喜在成功的喜悦之余,内心深深地感谢在老家传授他高超手艺的木匠师傅。同时,他也感到自己能迅速地将师傅的手艺发扬光大,为中国人争了光,也是值得自豪的事。
在挑战了英国斯诺克台球桌,并将它摆平之后,何帮喜自信心增强了,他要用自己的手艺闯世界。然而,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以后的命运竟不可逆转地将他抛离了木匠生涯。他的一生竟与木匠手艺搭不上边的体育用品——球,打上了交道,何帮喜的手艺挺神奇,可是命运这个东西更神奇。
1989年,北京大兴区一个生产台球为主的企业,引起了何帮喜的兴趣。没等多长时间,何帮喜就与这家老板进行了长谈。老板对何帮喜制作台球桌的技术十分欣赏,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的洽谈十分融洽。最后,何帮喜以研制开发高档台球桌为目标,带着技术入了股,和老板共同组建星伟体育用品公司。
进入企业后,何帮喜的技术使他很快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而他的勤劳朴实的性格也得到了董事会的认可。公司八小时工作制,何帮喜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遇到技术难关,他都会彻夜不眠地研究、解决。他很快由车间主任升为部门主任,在他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公司的产品很快更新换代,由何帮喜亲手开发研制的台球桌取得了四项专利证书,包括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两项外观设计专利。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很快成了全国最大的台球制造企业。中国的台球桌也开始出口,在世界的各种体育赛事上,中国台球桌的质量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
公司老板从何帮喜的工作中看到了他非凡的创造力,同时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于是决定提拔他做公司的副总经理。小木匠出身的打工仔,能当上体育用品公司的副总经理,这在当时北京的打工队伍中不亚于制造了一场级别不小的地震。《北京日报》头版当年就刊登了一篇名为《打工仔当上副总经理》的报道。何帮喜在北京名噪一时。坐上副总的位置后,何帮喜并没有成功后的洋洋自得,而是沉稳地开始了下一步的技术创新工作。他的这种不浮不躁、与众不同的性格在他来京之初就显露出来了。
那是他啃着馒头急着找工作的时候,北京一个古建公司曾找到他,答应给他月薪2800元,并给他买了两张飞机票,让他带着弟弟到深圳去承接一个木工建筑工作。这要搁别人,早就乐颠颠地去了,一个农民工,能坐飞机,还能拿2800元,谁会不同意呢?可何帮喜就没有同意,虽然当时口袋里就只有几块钱,虽然困难是那么多。他考虑的是创业,是更长远、更周密的计划。他考虑到,要想在北京扎根,就要踏踏实实地扎下去。虽是离乡背井的浮萍,也要阳光雨露,净水而依。
各位看官,看到没有,啥叫宏图大略,啥叫胸有百万兵,空手创业。那是编的吗?奇人必有奇智,我们凡人还是看人家传奇吧!要是谁一打工就能打出传奇来,那亿万富翁地球还能挤得下吗?跑题了,归正传!
何帮喜当了副总后,事多了,工作更辛苦了。可事再多,好多工作他还是亲历亲为。这不,北京丽都大饭店要安装台球桌,这位副总就亲自去了。何帮喜来到安装现场后,锐利的目光扫了一下周围,就这么一扫竟让他扫出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奇迹——他要搞中国没有的第二个球,保龄球。
边读边悟:
有不同的性格就造就出不同的人生。在物质的诱惑面前,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能做出不同于常人的选择,而他们的选择往往正是造就奇迹的基础。
挑战商机
北京丽都大饭店是比较上档次的饭店,何帮喜在帮饭店安装台球桌的时候,一眼看到了饭店的保龄球设备。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就像是发现了一种新的武术秘籍,令他好奇不已。
据说保龄球的起源要追溯到7000多年前,也是外国的玩意儿。何帮喜走过去,向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设备情况。工作人员告诉他这套设备也是进口的,一台设备要10多万元人民币。中国造不了,设备坏了,要请美国人来维修,维修的条件是给美国人报销高额的飞机票,拿高额的工资,完了还要发回美国去。何帮喜听了这些,又来气了。
列位看官且慢,你发现没,这个小木匠一来气,准是好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志气吧!
何帮喜带着气回到公司,立刻向老板提出了建议:我们要做中国的第一个保龄球。制造保龄球?谈何容易,老板面露难色,又不好意思直接泼何帮喜冷水。是啊,建议是好建议,可实施起来不光公司感到为难,就连地方政府也感到为难。不说别的,制造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双重困难,谁能顶住这样的风险。
何帮喜的建议搁浅了。没人敢拍板制造保龄球,这使何帮喜的愿望只能作为梦想,放在心里了。但他本人对制造保龄球的想法却一直不肯放弃。
时光流转到1995年,何帮喜有一天突然向公司宣布,他要辞去副总经理职务,去接手大兴的一个倒闭企业。他的决定让公司的人顿时瞠目结舌。好好的副总不当,要接手一个烂摊子,这人怎么了?何帮喜的举动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在人们费解的目光中,何帮喜走了,天知道他怎么想的。
何帮喜接手的这个倒闭企业,是大兴的一家席梦思床垫厂,工人们好久没开支了,来了新厂长,工人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厂长身上。也许应了吉人自有天相的古语,何帮喜一上任就领着工人们攻克床垫的质量关。
不久,他们生产的床垫就经受住了碾压十万次的考验。产品一进市场,立刻受到青睐,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床垫厂的生意就像踩着棉花包上房,一下子火了起来。工厂出现了生机,每天来取货的客商在厂外排队等候。床垫的销售额日均三万元,工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们终于有希望了。就在希玛床垫卖得红红火火的时候,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