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木锯善舞 舞出“中国功夫”

作者:央 二



不着只好吃安眠药。这安眠药跟巧克力豆可不一样,不但对人体有副作用,吃多了还很容易出事。何帮喜一开始吃一粒,后来吃两粒,再后来三四粒,直至吃到五六粒,但睡眠还是不见好转。
  没办法,何帮喜上医院去了。医生告诉他,不能再这样吃了,这样会很危险的,“要是实在不行,你就到精神病院看看吧,让精神病医生开点调理的药。”何帮喜一听,自己也乐了,上精神病院看病?那看的是啥病?这要让人看到了,这个老板还怎么当?精神病老板,公司一下还不乱了套,可晚上一失眠还真够他受的。他不禁想起了自己住铁棚子的时候,那么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也没失眠,唉,当老板真难啊!
  不过反过来想想,何帮喜的精神还真的有“病”,如果没有他这一条道跑到黑的“精神”,那以后的保龄第一企业也就不存在啦。
  一年后,公司的第一代保龄球设备如期投产了,何帮喜制造第一颗保龄球的梦想实现了。他的产品为中国的保龄球制造业填上了空白。1997年开始,希玛保龄制造公司平均半年更新一代产品,到了生产第九代新产品的时候,当年参观的美国制造厂商又来了。说到这里我还真佩服美国人的这种性格,来来回回的,也不管人家欢不欢迎!
  但这回他们的嘲笑没了,只剩下惊讶了。他们一个劲儿地围着保龄球机器不顾面子地转来转去,不断地照相、摄像。显然,他看到了中国设计的这套设备有的部分超过了美国的设计,他忘了自己当年说过的话,死乞白赖地要买一套设备带回去。
  最后,这个美国制造商到底付了二万多美金买了一套走了。
  何帮喜的希玛保龄制造公司成功了,他的产品设备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世界18个国家。短短的几年中,集团荣获了20多项国家专利,获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了英国皇家质量体系和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保龄设备认证机构美国保龄协会的认证。
  何帮喜成了全亚洲最大的保龄制造商,拥有几亿元的资产。如今的他有宽大豪华的办公室,有豪华的轿车,经常出入豪华大酒店、大饭店。可奇怪的是,面对山珍海味何帮喜却很少享受,有时连筷子都不动一下。为什么?用何帮喜的话说:粗茶淡饭是他的生活习惯。他喜欢喝粥,现在他每天都喝。他喜欢家乡的家常菜,每天习惯以白菜豆腐为主菜。不会吧!何帮喜咋还成了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了呢?就这破菜他还没吃够?
  边读边悟:
  人都说经过失败就能成功,我看这话不一定对,失败是随便败的吗?要是一败败到底,这不正是人人都怕的结果吗?我们老老实实地等着吧,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再去尝试失败吧!
  
  缘木感恩
  
  北京西直门桥下,一辆豪华的轿车在太阳光下闪着亮亮的光泽,一位西装革履的人站在桥下露天市场一个卖菜的破旧的铁棚子旁。我们看不清他的表情,只看见他的手里拿着把木斧,直视着那个铁棚子,又看了看周围的环境。手上加劲,他更紧地握住了那把斧子。
  不知道您看到这样的场面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反正我的第一直觉便是这人与这铁棚子有仇,加上背后传来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配乐,看来这铁棚子凶多吉少咧!
  这时,一位在这里卖菜的老大妈赶了过来,一把拉住那个人的胳膊,哀求着:“先生,老板,经理,这铁棚子可不能拆啊!虽然看您的派头,就算拆了您也贴得起,但这里的人跟您无冤无仇的,你这是何苦呢?”
  拿斧子的人转过身来,满脸疑惑地看着老大妈:“大妈,您说什么呢?谁说我要拆这里了?我只是来这里看看而已,看见那个二层的铁棚子没?我还在那里住过呢!我就是从那个地方出来的!”
  这回换成老大妈惊讶了,拿斧子的人一手高举起斧子,一手挽过老大妈,对她说:“来,大妈,咱俩合个影。别不好意思,这对我来说可有纪念意义呢!”
  “咔嚓”一声,大妈莫名其妙地跟他合了影,又目瞪口呆地望着那个人上了车。临走前,那人回过头对老大妈憨憨一笑说:“大妈,这斧子是我刚来北京城时吃饭的活计,我叫何帮喜,再见了!”
  这是何帮喜成功之后回到当初他落脚的那个小铁棚留念时发生的小插曲。
  何帮喜是个念旧的人,他从来不曾忘记过自己的根,自己的本。
  如今的何帮喜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是这样说的:“问我对财富的看法,我认为财富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这话说得好。那么财富的价值体现在哪呢?何帮喜的做法又让我们一震。
  列位看官,他的做法已让我们震了好几回了。
  2000年安徽省政府,也就是何帮喜的家乡出台了“凤还巢”的政策,呼吁在外地创业的成功徽商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何帮喜听到这个呼吁,二话没说当即同意。
  2002年8月他在无为县投资8000多万元,兴建希玛南方工业同,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抗耐特板和保龄设备生产基地。他对在家乡的投资风险有考虑,没顾虑。他怀念自己的家乡,怀念在家乡生活过的日子,他有时候也去看望父辈的乡亲们,并给他们资助,尤其他的师傅。他对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师傅教给他高超的手艺和做人的道理,师傅得了绝症后,他将他接到北京,千方百计挽救他的生命,他诚心要报答他。
  在他回家乡的日子里,他也看了他的母校。学校因年久失修房屋墙壁都倒塌了,学生越来越少,而教过他的老师还在那里任教,他们已经在这里教了几十年的书了。学校的凄凉景象刺痛了他的心,尤其面对曾教过他的老师。他立刻拨款30万元重建小学校,如今这所小学已是全乡一流的校园了。
  何帮喜这个传奇人物,十多年前他曾和弟一块儿走出家乡,闯进外面的世界。十多年后,外面的世界让他成了成功的徽商,他又走回家乡,参与家乡的建设。追寻他的传奇旅途,你不难发现他的人格魅力是无可挑剔的。
  这正是:“孩儿立志出乡关,梦若不圆誓不还。功成心系桑梓地,我本徽商恋徽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