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当代道教音乐的回顾与展望(上)

作者:刘 红




  
  (二)艺术表演与展示
  随着上述道外专业音乐人员参与道教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及艺术实践,鲜为人知的“道教音乐”这一名词开始陆续出现在各学术刊物的专论及学术专著之中;有专业音乐家加入表演的“道教音乐”走上了舞台,走向了民众,甚至走出了国门。这种艺术化了的道教音乐演示活动慢慢被社会认同接受的同时,部分道教宫观便有了从事这种演示活动的组织——“道乐团”。1988年8月22日,北京白云观正式成立了“白云观道教音乐团”,并首次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汇报演出。于此前后,湖北武当山、苏州玄妙观、江苏茅山道院等亦相继成立了道乐团,江西龙虎山于1991年成立龙虎山天师府经乐团;河北省道教协会于1996年成立河北省道教经乐团;上海城隍庙于1997年创建了上海道教乐团;山西绵山于1997年成立绵山宗教乐团;四川青城山及成都青羊宫于2003年分别成立了青城山仙乐团和青羊宫道乐团;2005年,广东省道教协会以广东圆玄道观为训练基地,由广东圆玄道观经乐队、罗浮山冲虚观、罗浮山黄龙观、南海云泉仙馆、新会紫云观、开平梁金山道院,惠来龙藏洞等乐师组成广东省道乐团。其中上海城隍庙、北京白云观、湖北武当山、苏州玄妙观、江西龙虎山天师府、江苏茅山道院、四川青城山、成都青羊宫等宫观的道乐团还多次应邀到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加拿大、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作专场道教音乐演出。大陆之外,1996年,由香港蓬瀛仙馆主办的香港道乐团正式成立,这是经香港政府注册的唯一专事道教音乐表演的团体。2003年,新加坡道乐团正式注册成立。
  在各地道乐团各自作道乐表演展示的同时,道内近年来有组织地策划并实施了由海内外多个道教团体联合参与的大型道乐表演活动。2001年11月,香港蓬瀛仙馆、香港道乐团与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在香港联合主办了“首届道教音乐汇演”。这次汇演汇集了来自大陆、台湾、新加坡及香港的多个道乐表演团体,北京白云观道教经乐团、河北道教音乐团、高雄文化院国乐团、新加坡道乐团、香港道乐团等作了专场道乐表演。为了增强此次汇演的社会参与性尤其是学术性,汇演特意选择在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进行,演出进行期间还特别安排了六位道内外学者[21]现场解答观众提问,使观众有机会就相关问题面对面地,直接地与学者们交流,令观众有一种亲身参与的感受。2002年6月,第二届道教音乐汇演在台北成功举行,与首届道教音乐汇演相若,来自两岸三地及新加坡的多个道乐团,带来不同地区不同色彩的道教音乐,不仅给观众以精神上的享受,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认识道教文化的难得机会。与首届道教音乐汇演一样,香港“道教文化资料库” (http://www.taoism.org.hk)将汇演实况作了全球网上现场直播,让不能亲赴现场观赏演出的人们,从网上分享了这一表演盛况。2003年,由中国道教协会、香港蓬瀛仙馆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道教音乐汇演于3月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北京白云观道教经乐团、台湾高雄文化院国乐团、新加坡道乐团、新加坡大士伯公宫《道德经》唱诵团、香港道乐团、茅山道院道乐团、苏州姑苏仙乐团、山西绵山宗教乐团应邀参加了演出。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于2004年3月7日在新加坡嘉龙剧院隆重举行。来自两岸三地、新加坡等地的八个道乐团参加了这次汇演。与前几次汇演相比较,这次汇演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演出规模庞大。有近300人参加了这次演出,其中,新加坡道乐团、大士伯公宫《道德经》唱诵团、台湾南投玉皇宫国乐团、香港道乐团等都派出了40人以上的团队参加了演出,整体气势宏大、隆重。第二,演出水准高。首次亮相于道乐汇演的台湾南投玉皇宫国乐团、龙虎山天师府经乐团,以及演出经验丰富的茅山道院道乐团等,训练有素,既保持了道教传统经韵的风格,又较好地体现了道教音乐的艺术观赏性。第三,演出曲目有特色。这次汇演,茅山道院道乐团、龙虎山天师府经乐团、高雄文化院国乐团、澳门道乐团、新加坡道乐团等都表演了具有各自地方代表性的曲目,如《茅山颂》、《龙虎山天师道道曲联奏》、《清水祖师传奇》等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澳门道乐团纯朴、自然的演奏风格,香港道乐团基于道教理念重新演绎的《二泉映月》,以及场面壮观的压轴节目《万神朝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5年5月21日至22日,连续两场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的第五届道教音乐汇演,参演团体和表演人数为历届汇演最多,规模庞大,盛况空前!表演团体中,有自举办汇演以来,每年都积极参与并对这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新加坡道乐团、高雄文化院国乐团、香港道乐团;多次参加汇演的龙虎山天师府经乐团、台湾南投玉皇宫国乐团;以及第一次参加道乐汇演的广东省道乐团、上海道教乐团、武当山道教武术音乐团、成都青羊宫道教乐团以及香港至和道教中乐团,从各团队精彩的表演中欣赏到了:龙虎山天师祖庭的正宗道曲,武当山的仙乐神功,上海道乐团带来的江南雅韵,广东省道乐团展示的岭南仙声,青羊宫道乐团配有编钟、古琴衬托的川西古韵,海外新加坡道乐团演绎远传南洋的华夏神曲,高雄文化院国乐团、南投玉皇宫国乐团演奏的宝岛玄音,香港道乐团、香港至和道教中乐团表演香江仙乐等,可谓别开生面,精彩纷呈。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中国道教》、《新华网》、《大公报》等海内外媒体纷纷报导了汇演盛况,好评如潮。值本文撰写之时,第六届道教音乐汇演于2006年8月26日在成都“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期间举行。
  道教音乐汇演这一形式,得到了各地参演单位尤其是道内相关组织的大力支持,这一形式已纳入道教界的一项常规活动,每年例行一次在不同的地区进行。
  2005年7月底至8月初,大陆与台湾相关机构首次历史性地在台湾联合举行了以“蓬莱仙韵颂太平”为标题的海峡两岸道教音乐会。在中国道教协会的组织下,大陆道教音乐赴台演出团由江苏苏州姑苏仙乐团、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道乐团、湖北武当山道教武术音乐团、四川青城山仙乐团和成都青羊宫道乐团等五个道乐团组成。这次海峡两岸道教音乐会在台湾共举行了三场。参演团体除大陆的五个道乐团外,还有台北草山乐坊、台北市道教会科仪团、台北松山慈惠堂国乐团和台南市道教会科仪团。第一场演出于7月20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大会堂举行。虽然受台风吹袭的影响,但2500多个观众席仍然基本坐满。第二场演出于7月26日在台南市社会教育馆演艺厅举行。能容纳800多人的大厅座无虚席。第三场演出于8月3日在台中县立文化中心演奏厅举行。除了800多个座位全部爆满之外,连走廊上也坐满了人。用台湾主办单位的话来说是一票难求。除三场正式演出外,大陆道教音乐团还应邀分别在高雄道德院、花莲港天宫和宜兰镇平宫进行了即兴表演。在高雄道德院演出时,该院组织了数千名信众前来观看,其场面之壮观不亚于正式演出的情形。
  
  注:
  ①相关评介参引了曹本冶、刘红:《道乐论——道教仪式的“信仰·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声”三元理论结构研究》部分内容,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9-21页。
  ②当地称居于民间的伙居道士为“应敷道士”,因此,对这一民间流传的教派亦称“应教”。“巫教”,则因仪式包含巫术成分而有此称。
  ③载日本《东方宗教》1997年5月,第89号,第1-19页。
  ④日本大修馆书店《SINICA》1997年第7至9期连载。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