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另外一个形象天地是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经历的描绘与表现。这些作品既是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过去的总结,又是对自己未来的寻求。如果说前一种形象天地的作品主要是追求揭示社会的话,那么这后一种形象天地的作品则更多地是进行一种人生探究。
孔捷生笔下的“知青”们多是“过来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之后,这群老青年的心情是复杂、不平静、甚至矛盾的。平心而论,他们对过去那段生活是有着一种厌恶情绪的。中篇《普通女工》中写了那寸草不生、裸露着红土的贫瘠的土地,写了知青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所过的极端贫穷的生活(其实当时的农民还要更苦一些),写他们在那个荒芜的年代曾经有过的冷清、寂寞、无聊、缺乏希望的人生境界……但与这种厌恶并存的,还有一种怀恋的情感。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是许多知青共有的,也是作者所有的。产生这种复杂心情的原因也同样是很复杂的。现实永远不象想象的那样美好。大城市的拥挤、过分物质化,总之并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使他们想起自己当年离开城市时的那种纯真的热情和美好的向往——这的确是值得珍惜的,而作者对农村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还表现出作者一种更阔大、更崇高的情感——那就是对这片还并不富裕的国土的一种责任感。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作者才热情地肯定了那位自愿留在海南,以建设海南为己任的银好,并通过小说中的“我”从遥远的地方向她致以最良好的祝愿。这种责任感,这种久经曲折仍然念念不忘报效这片土地的责任感是永远值得珍惜的。
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经历的描写与反思,对“自身天地”的开掘,同时也就是对自己这一代人精神素质的展现。作者准确地表现了经历过痛苦又战胜痛苦、可惜而又可敬的一代人。
唯一使我感到遗憾的是作者没有很好地把两个形象天地交叉起来写,如果孔捷生能把这一代青年和各个阶层尤其是农村的普通劳动者放到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中来考察,写出他们之间的接触、交流与冲突,那肯定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
(《普通女工》,孔捷生著,花城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第一版,1,25元)
品书录
李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