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引人沉思的书。它虽是一部朴素无华的叙述作者自己生活的“回忆录”,却处处闪烁着智慧和思想的光芒,特别是当作者试图通过历史的放大镜照见生活中某些具体琐碎的小事所反映出的真理时,这种光芒就更加显得动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五十余年的生活记录,而是一个战士对于自己追求的理想精神探求的历程。
作者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革命和文艺创作生涯之后,认真地“回忆”自己的过去,他仔细地审视“旧我”,并且把自己的命运纳入到整个民族和历史的发展行程中,他写道,“从辩证的认识论来回忆自己走过来的道路,才惊觉到我们这些一直以唯物主义者自居的人,原来已经走到了唯物主义的对立面!这就是公式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也就是唯心主义。”“……‘的确,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我们这些人受到了惩罚,我想,我们民族、党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惩罚。”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和多么勇敢的回答。用对待真理的态度来总结认识真理的过程,这是《懒寻旧梦录》一书总的基调,这恐怕也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真正动因!
回首翘望走过的八十多年的人生小径,作者并没有被某种带有命运感的曲折所制服,而是更增添了信心,“性格就是命运”,“十年浩劫伤残了我的躯体,但这不仅没有改变我的性格和信念,从恶梦中醒来,相反的似乎还增添了我的勇气”。作者不仅以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读者,也同时为读者展示了它背后的精神支撑物,一种深刻的历史哲学的思考:“我又想起了五四时期就提过的‘科学与民主’这个口号。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还会遭遇到比法西斯更野蛮、更残暴的浩劫,为什么这场内乱竟会持续十年之久?”“反思是痛苦的,我们这些受过‘五四’洗礼的人,竟随波逐流,逐渐成了‘驯服的工具’,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思想的深邃和尖锐同时催人猛醒,它告诫每一个读者特别是我们更年轻的一代,生命的严肃和真理的力量。面对这老一代探索者在耄耋之年的觉醒,我们年轻的一代不是更应该时时总结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吗?还有另外那些老人,那些中年人……。毕竟我们大家一起承受了十年之久的灾难,我们也应该一起来重新认识它,寻找灾难发生的原因,只有让自己生命的每一步都踩在探索真理的阶梯上,生命的道路才能闪光。这是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迪。
“当然,能够在暮年‘觉今是而昨非’,开始清醒过来,总比浑浑噩噩地活下去要好一点。”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老人一颗不倦的灵魂!当我们仔细地吟味着作为全书结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我们感到了历史的进步。受过“五四”精神洗礼的时代之子们,经过了漫长的曲折,而又回到历史的出发点,却是在历史经过了长长的弯路之后。我以为在他们重新开始自己的探求时,年轻的后来者是有责任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这是历史、时代的呼唤。
希望不仅仅是现代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们,而是有更多的人来读这本书;也希望有更多的老人来写出这样的“旧梦”,认识自己、认识历史。
(《懒寻旧梦录》,夏衍著,三联书店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4.55元)
品书录
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