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文艺政策的文献集子,有些是收了这篇贺电的,例如一九六一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的《文艺方针政策学习资料》就是。但是,论述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党的文艺政策的文章,很少引用这篇贺电。
就是说,这篇贺电中论述的文艺思想,过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今天读来,倍感它的重要。
贺电高度估价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政权的建立,指出它“给人民的文化教育和人民的文学艺术开辟了发展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个胜利,“进步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团结,进步的文学艺术工作就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获得自己的发展”。同时强调指出:“我们中国是处在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情况中。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
这个关于主要任务的提法,是多么重要呵。它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提法是一致的。可是后来多少年我们在这个主要任务问题上,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了以经济和文化建设为主要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根本的就是对主要任务的认识的拨乱反正。
或问,现在不是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吗,怎么把发展文化教育同发展生产一道列为主要任务呢?其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好就突出了文化教育的重要,也明确了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方向。毛泽东讲“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就是在发出文艺贺电后不久。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之后也讲过:“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各级领导要象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
再回到贺电。贺电号召:“全中国一切爱国的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团结起来,进一步联系人民群众,广泛地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使人民的文艺运动大大发展起来,借以配合人民的其他文化工作和人民的教育工作,借以配合人民的经济建设工作。”
这里讲团结,范围是最广泛的,其政治基础就是“爱国”。
这里讲文艺工作的方向,概括得最简明,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包括“为工农兵服务”,以“为工农兵服务”为主要内容,没有为工农兵服务,就根本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但是,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文艺工作用“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显然比单用“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要好。
这里讲文艺工作的位置,讲的是“两个配合”:配合人民的其他文化教育工作,配合人民的经济工作。这讲的非常之好。不要配合政治,或者说服务于政治了吗?当然要的。但是,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政权的建立,这个政治前提,我们长期为之奋斗、为它服务的,现在已经具备了。现在,经济和文化建设,可以说是“最大的政治”(邓小平就说过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所以,“两个配合”的提法,是有新意的提法,是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文艺工作中的中心口号,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用这两个口号来包容“为工农兵服务”和“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我们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包括文艺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可不可以说,文艺口号的这一发展和转变,从建国前夕的这篇贺电中能够寻找到一点端倪呢?
大书小识
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