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对于搜寻蒋先生的下落,分头加紧进行。经向担任护卫的宪兵卫士,多方诘问,终于由一个宪兵口中说出:“今天早晨我值班守卫的地点,是在委员长住室后面墙外的山神庙,不久,忽听得大门外有了枪声,枪声响了一阵,我便看见有人影从招待所的后墙跳了出来,因为墙有丈多高,忽听一人轻轻‘哎哟’了声,当时又听有人悄悄的问,‘委员长受了伤吗?’又有人答:‘不要紧,我只摔了一下。’……这时在黑暗中,我看见似乎是由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朝着东南山坡的方向,走上山去了。……”
唐君尧一听此话,确知蒋先生的行踪,立卽对先后从山上跑下来的第七连张连长和孙铭九说:“我已知道委员长并未走远,仍在山上,你们赶快再搜。”他又用手遥指山腰东南方那一块大石的一带地方说:“委员长可能就在那里,你们赶快去,千万要小心委员长的安全。……”张、孙二人听罢掉头飞步而去,唐君尧也跟着跑上山去。
约莫过了几分钟,突见搜索到那块大石附近的弟兄们,都双手举起枪来,齐声高喊着,“委员长在这里,委员长在这里。”紧接着大家又高呼“拥护革命领袖蒋委员长。”一时欢声雷动,震撼山谷。唐君尧更是惊喜欲狂,在陡峭的山坡上,鼓足气力直往上冲。当他跑到离大石不远时,看见有两位穿便衣的人从大石后面站了起来。仔细一看,一位穿长袍的便是蒋先生,他并未带帽,仅穿一件蓝色长袍,腿间露出了白色衬裤,足下穿的是青呢皂鞋,(按这点与蒋孝镇所说不同,可能是未看清楚。)因为这时已入冬季,西北的气候,已经相当寒冷,何况此时晨风甚劲,阳光微弱,天空又布着一层薄薄的云雾,在蔓草荒烟的半山之腰,益发显得寒气侵人。蒋先生从早晨六点钟避上山来,现在已过九点,已经是三个多小时了,衣衫单薄,殊难抵受,这时他的面容于威严中已显得有点苍白。
唐君尧面对此一情景,不禁感到一阵心酸,急急向前对蒋先生立正敬礼,面带泪容而呜咽的说:“报告委员长,千万不要难过,这次东北军不是闹兵变,也不是暴动或赤化,主要是张副司令要请委座到西安去主持抗日大计啊。”
蒋先生站在大石旁,惊魂甫定,看见唐君尧对他亲切恭敬的神情,不由得对唐凝视了半晌,开口问他:“你是谁?”唐看见依然立正恭答:“我是一百零五师第二旅旅长唐君尧。”
蒋先生听罢频频点头,面色深沉,眼神所及,令人肃然不敢逼视。这时站在蒋先生身旁的侍卫官蒋孝镇,挺身直立,在此生死呼吸之际,始终不曾离开蒋先生半步。当唐君尧向蒋先生报告时,他紧紧站在唐的身边,目光烱烱,一言不发,沉静的注视着唐的一言一动。唐君尧看见蒋先生听了他的报告之后,默无表示,便继续轻声对他说:“委员长在山上已经好几个钟头了,请委员长下山吧。”
蒋先生随即慢慢点了一下头,说了一个“好”字。这个“好”字一出口,站在附近的东北军官兵,顿时松了一口气,放下一颗心,紧张的气氛立告和缓。站在唐君尧身后的一个班长,立卽自告奋勇的走到蒋先生面前,俯下身去,想背负蒋先生下山。蒋先生略微迟疑了一下,即挥手说:“不必,我自己走下去。”
唐君尧在旁见状,当卽斥退那个班长,接着对蒋先生说:“山坡太陡峭了,我搀扶委员长走下去。”唐一面说,一面却看蒋先生的颜色,见他并没有拒绝的表示,随卽与孙铭九二人,分别伸手,小心翼翼的搀着蒋先生的双臂,又低声说了一句:“请委员长慢慢的下。”
蒋先生被搀扶着慢慢起步了,蒋孝镇紧跟在他的后面,其它官兵也都跟在蒋孝镇的后面,默默的护卫着蒋先生步下骊山。
由骊山山腰到山脚,距离约有三百公尺左右。但山路崎岖,有些坡度已超过五十度,实在陡狭难行,唐君尧一直搀扶着蒋先生,一步一步的缓缓而下。同时他暗自思忖,华清池行辕经过一番冲突,情景惨乱,如果蒋先生进去看见,一定会痛愤伤神,说不定另起波折。于是他就不想让蒋先生由山麓侧门进入行辕,乃改从另一条山径下到山脚,顺着华清池北面围墙外边的荒径绕行。由于这道围墙的弯度很大,沿墙根本没有路,乱石阻塞,荒草没径,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才绕到华清池的大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