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工作特征的相关研究
作者:郭璐露
2.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由吴真、赵子真(2005)[7]编制, 包括3个分 量表,共28道题目。其中,身心衰竭包括身体衰竭和情绪衰竭两个亚维度,身体衰竭是指个 体生理上表现出来的身体衰弱和生理病症;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资源耗尽,表现出工作 热情丧失等,有12道题;人格解体描述个体在工作中对服务对象的一种消极的、无人情味的 或疏远的反应,有7道题;成就感描述个体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有9道题。量表采用7 级评分法,从“从来没有”到“几乎每天都有”分别记0-6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 目的平均分。如果身心衰竭维度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越高,同时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职业倦 怠程度越严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克伦巴赫a 系数为0.8699,分量表的克伦 巴赫 a 系数分别为: 身心衰竭0.8758、人格解体0.6926、成就感0.7688。
第二部分是中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由甘怡群、王春晓等人(2006)[11]编制,包 括4个维 度26道题目,分别是:缺乏支持与公平感有11道题目,主要描述工作中缺乏领导和同事的支 持,以及付出回报的不公平感;知觉到忙碌感有5道题目,主要描述工作中的忙碌感;人际 消耗与冲突有5道题目,主要是人际关系中的消耗以及由于人际关系带来的冲突;感知的社 会偏见有5道题目,主要描述当老师时受到的社会上对中学教师工作的偏见时对工作热情的 影响。量表采用6点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6分。中学教师工作特 征问卷各量表的克伦巴赫 a 系数为0.838、0.772、0.673、0.544。可见两个量表都具有较 高的信度。
2.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2.0 for windows 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整体状况的初步分析

由表1中可知,特教教师在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身心衰竭1.8241,人格解体0.9527,成就 感4.0192。由于本量表采用7点计分法(3为中数),因此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不高,人 格解体程度较低,而成就感较高,说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上并不严重。
3.2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校性质、学历及
教龄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2.1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校性质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分别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在性别、学校性质变量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其结果 (见表2到表3)可知,特教教师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而在身心衰竭这个维度上,不同 性质学校的特教教师之间有显著差异。从平均数来看,女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男 教师 ,私立学校的特教教师在身心衰竭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特教教师。

注:*p<0.05;**p<0.013.2.2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在学历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4可知,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在身心衰竭这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另两个维 度上差异不显著。对不同学历水平的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进行事后多重比较(LSD), 结果表明,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与专科、本科的教师在身心衰竭上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 异,前者比后两者都要高,而专科学历的教师又比本科学历的教师得分高。在其他维度上, 差异不显著。
3.2.3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在教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5可知,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中,不同教龄的特教教师在人格解体上存在显著 差异。利用LSD对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在教龄上是否有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教龄 小于5年的特教教师与教龄在11—15年和教龄在15年以上的特教教师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前者要显著高于后两者;教龄在5—10年间的特教教师与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之间存在显 著差异,前者要显著高于后者。在其他维度上,不同教龄教师之间差异不显著。
3.3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和工作特征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由表6可知,职业倦怠中的身心衰竭维度与工作特征的所有维度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 人格解体与缺乏支持和公平感呈显著正相关,成就感与感知社会偏见呈显著负相关。

4讨论
4.1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并不严重,这与本研究最先设想的特教教师因面对 的教育对象特殊而职业倦怠会更加严重的假设有出入。但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较重的职业倦怠所导致的工作成就感降低会使个体离职或者被学校调换 ,严重的职业倦怠者也因此不容易在一般的特教教师中测查出来。其次,教师自我防卫心理 的作用,教师作为社会地位较高的社会群体,其自我期待、要求都比较高,不会在问卷中轻 易承认自己对工作的失望或无奈,这使很多教师在成 就感这一维度上的分数较高,即问题程度低,也导致职业倦怠的问题不突出。其三,特教教 师的职业修养要求他们具有爱心、恒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也有助于他们不断完善自己 。所以,在人格解体的问题上也没有表现出来。然而,倦怠测查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作出一定 的预测和建议,预防严重倦怠的发生。就本研究而言,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维度的得分相对 另两个维度较高,说明特教教师由于工作的过度压力而导致的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后 的感受较深。由此可见,虽然特教教师总体的倦怠状况并不严重,但高成就感、低人格解体 和相对较高的身心衰竭也可能是一种压力不平衡状态的先兆,这似乎对应着罗伯特和吉姆士 对工作疲劳描述的第二阶段,令人满意的工作成绩是建立在过度支出基础上的[14]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工作,不进行必要的调节,倦怠就会因此进一步加剧。
4.2 职业倦怠在不同学校性质上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公立与私立学校特教教师在身心衰竭维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私立学校的特教 教师比公立学校的特教教师身心衰竭程度大。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与学校 生源状况有关,因为公立学校在入学前会对学生进行筛选,招入学生的残疾程度都较私立学 校的轻。这种情况就大大增加了私立学校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由此带来的身心上的疲惫 是可想而 知的。此外,公立学校多以招收盲聋哑的学生为主,而私立学校主要以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 的学生为主,教育智障儿童,他们需要投入的心血更多,因为培智教育不像盲校和聋校可以 采取普通教育的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就可以教给学生。由于智障学生差异性大的特点,教 师不仅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还要花很大的心思考虑“教什么”。在本次调查的私立 学校中,教师们不但要承担选编或自编教材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很大一部分还不可能在排 得满满当当的上班期间完成,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私立学 校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