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智障群体的教育公平现状及思考

作者:何 侃 王 娟 张 媛 张爱华



  
  4.5 扶助智障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缺失
  非政府组织是民间扶助智障群体的一大力量,但我国专门为智障人群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少 ,在培训信息交流、共享与关爱活动方面所起作用也小。此外,没有形成为智障人群服务的 统一的组织或机构,不能有效地提供各种培训、就业信息,影响了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社会 各界应联合起来,组织服务于特殊教育事业的中介组织,成为联系教育界与社会各界及政府 的桥梁,发挥在培训信息交流、共享与关爱活动方面所起的作用。如建立为智障群体服务的 专门组织,从而整合资源促进交流,以尽最大力量来帮助智障者。
  
  5 对落实智障群体教育公平的建议
  
  5.1 全面提高对智障群体受教育需求的认识,同时认识到短期内难以实现教育的完全平 等。胡锦涛同志在题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创造幸福生活》的一篇序言(见《自强之歌( 2003 年卷)》)中强调:“满腔热情地关心残疾人,切实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给他 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共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的本质要求。”[16]许嘉璐同志在第二届中国特殊教育与康复论坛上指出:“特殊儿童则是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 无论是由于先天还是后天,也无论是肢体残疾还是智力障碍,……他们应该享受更多的温暖 ,更大的关爱。这不仅仅是人类所追求的人道主义 、维护人权的需要,是我国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 要求。对包括特殊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关心爱护得如何,是检验一个人、一个社会、一种制 度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17][18]。“促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满足残疾人受教 育需求”是 新世纪全社会的普遍呼声[19]。中国官方首次举办的北京特殊教育国际论坛更以“ 平等、参 与、共享”为主题,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2008残奥会的理念相契合,将为残疾人 和残疾人教育带来福音。国际视障协会主席Larry Campbell在此论坛上说:“实现教育的完 全平等在短期内还不太可能,但低期待值会导致残疾人能力不能得到完全施展,我们要对他 们抱有希望,他们也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20]
  因此,促成“教育公平”理念在特殊教育领域最大程度地实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这 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齐心协力与上下互动,且需要领导人与决策 者的高瞻远瞩。
  
  5.2 应通过立法、完善现行法规和落实相关法律等措施强化政府的职能
  一些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未能很好地贯彻有关法 律法规的精神。
  首先,应完善我国残疾人教育立法。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教育法制体系,加强地方 立法,改善残疾人教育的不平衡状态;制定特殊教育法,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更快发展。以 更为坚实、完善的法规体系实现特殊儿童(包括智障者)权利的最大化。
  其次,政策制定要有一定的倾斜,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制定面向智障群体的优惠政策及配套的 管理制度,并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规定。具体可以考虑两点:
  一是为智障者提供特别补助资金。较之于其他残疾人而言,智障者生存能力最差、依赖性最 强,智障者家庭理应得到更多的补助,而与家庭捆绑计算的低保政策实际上是将很多需要补 助的智障者家庭排除在外。因此长期和父母经济捆绑计算的低保政策需要将健全人和残疾人 相区别。
   二是为智障者建立综合康复服务中心和托管中心。一方面为智障者的康复、培训提供资 金和场所保障,另方面通过建立智障者托管中心解决所有智障家庭的后顾之忧。可以尝试启 用民营(主要指企业)公助的方式为智障者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
  
  5.3 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合理分配资源
  增加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发展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添置康复设备、建 立无障碍设施、支付特教津贴、培训专业人员、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减免杂费和书本 费,以及发展相关服务都需要以资金作为保障。
  首先从经费上支持,增加特殊教育投资。其次,拓宽投资渠道,鼓励民间机构和组织对残疾 人的资金资助。再次,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处于弱势的 特殊群体倾斜。社会各界在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和康复支持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和谐体系, 以便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5.4 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益
  继续推进残疾人随班就读,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鼓励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有效的方 式、方法、措施,在教育制度、 社会保障和康复支持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和谐体系,切实保障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质 量。
  美国在1975年的残疾儿童教育法中就规定了特殊人群的义务教育由学龄期提前到学前期,因 此学校不仅应重视对智障者早期智力开发(尤其是语言的训练),还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强化 智障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并逐步开展职业培训教育。
  
  5.5 建立社会支持的集康复、教育、培训、助养于一体的智残人综合服务中心
  大家应转变对智障者的偏见,逐步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在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
  智障者并非没有劳动能力,轻度智障者和部分中度智障者经过培训完全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 工作,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减轻享受政府低保的财政压力。例如国外有许多智障者社区 ,他们被组织起来做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如烹饪。正常人也很乐意光顾智障社区餐馆以 支持他们自力更生。为此,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对智障者进行培训,广开就业门路。如对轻 度智障者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分散按比例安排就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对中度、重度智残 成年人试行培训、康复训练、发放救济补助金、托管。
  因此,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开放的、社会支持的,集康复、教育、培训、助养于一体的智障者 活动基地,给智障者提供康复平台,以不断减轻他们的残疾程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使轻度者能够自食其力,中度者能够自理,重度者也能得到改善。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更多地享受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 谈松华.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教育公平.上海教育,2005,(7A):2
  2 王晓漫.从弱势群体看教育的公平.经济师,2004,(4):269
  3 陈云英等译.全纳教育共享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2-14
  4 周洪宇.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实现途径.人民教育,2005,(7):7-9
  5 孟万金.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儿童教育.中国特殊教育,2006,(9):4
  6 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31
  7 方俊明.当代特殊教育导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41-142
  8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正式发布[R/OL].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12-05. http: //www.stats.gov.cn/was40/reldetail.jsp?docid=402369684
  9 江苏省召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新闻发布会[R/OL].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网 ,2006-12-22. http://www.cdpf.org.cn/mrxx/2006-12/22/content8858089.htm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