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智力落后儿童场依存性的调查分析

作者:谢立瑶



  从表7的结果可见,在后部分的题目(第6至9题),大部分的被试都能独立地完成,而前面的题目,除第3题外,只有20-30%左右的被试能独立完成,更多的被试需要指导。这说明了在第一部分的练习中,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对测验的任务的理解是有效果的。在第3题中,由于复杂图形中的干扰因素少,简单图形比较突出,所以多数被试能独立地完成。而在第5题中,由于复杂图形中的干扰因素多,简单图形不明显,因而许多被试都不能独立地完成。这一结果也说明了,智力落后儿童是否能完成测验的题目,取决于他们是否能抗拒复杂图形中的干扰因素,而不是因为他们对测验任务的不理解造成的。
  
  6 研究的不足
  
  伴有智障的自闭症儿童是智力落后儿童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他们的行为或情绪等表现都与一般智力落后儿童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在认知学习中也与其他的儿童有不同的习惯和风格倾向,因此,自闭症儿童认知风格的整体倾向也可能有异于一般的智力落后儿童。但是,由于在研究设计时,没有针对性调查每一种残疾类型的智力落后儿童之间不同的认知风格倾向,所以在选取被试时也没有刻意地选取自闭症儿童作为测验对象。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当中包括了四名自闭症儿童,四名被试的取样量太少,不足以说明自闭症儿童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整体倾向。值得关注的是,本测验的四名自闭症儿童中大多数是倾向于场依存性的,这个结果与一般研究所认为的自闭症儿童更多是倾向于场独立性的结果不同。希望通过这个结果,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自闭症儿童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关注,他们大多是倾向于场独立性的还是倾向于场依存性的?
  此外,对于镶嵌图形测验在智力落后儿童应用中的信效度检验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一问题还应进一步地探讨。
  认知风格的研究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认知风格是一种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在强调个性培养和发展的今天,在教育领域重视个体的认知风格显得尤其具有意义。一是教育策略。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采取的教育策略、指导方法与受教育者的认知风格相适应,就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其发展,反之则可能阻碍其发展。比如场依存型的儿童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注意容易分散,因此,活动室里安静的活动区与喧闹的活动区要分开,以减少无关刺激对幼儿的影响。对于场独立型儿童,活动室里应提供适当的私密空间,以满足其独自活动的需要。另外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社会环境对场依存幼儿特别重要,他们对周围的人更为敏感,对人的面部表情更为关注,教师在与他们交往时更应注意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二是教师的认知风格与学生的认知风格之间的适配性。这一方面的研究表明,当教师的认知风格与学生的认知风格完全匹配时,学生的学习适应最好(这里的适应指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师生关系等);师生认知风格类型不适配的学生组,其学习适应较差;师生认知风格部分适配组学生适应居中。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有可能与师生之间的认知风格不相匹配相联系,因此这对学习障碍的诊治很有帮助,也为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新的途径。Yates(2000)认为,“针对认知风格,教师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时间的控制”。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解决特定任务时所需时间有差异,比如一个分析型的儿童可能并非不能反应整体,但这需要时间和鼓励。每个人获得一定水平的技能所需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对于认知风格的教育应用特别有启示。
  总而言之,认识和理解个体的认知风格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认知风格的考虑还是不多、甚至忽略了这一个体差异性。本研究通过对本校部分学生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认知风格的测量,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特征,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使智力落后儿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但是,本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取样量少,取样范围狭窄、只在一所学校中进行研究,因而不具有广泛性特征,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引起各同行对智力落后儿童认知风格的关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