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从宣恩民俗和民间歌舞看楚辞对巴文化的影响

作者:阳卓军




  这里的民歌自然亲切,语言明快,也象《楚辞》那样运用比兴手法,甚至还有夸张和排比。
  (七)儿歌与童谣
  亮火虫⑩
  亮火虫,亮火虫,艳艳红,上天去,雷打你,下地来,火烧你,快来快来我保你。
  阳 雀
  阳雀叫的规规阳,有钱不要娶后娘;前娘杀鸡留鸡腿,后娘杀鸡留鸡肠。
  其他还有闹洞房歌,修屋上梁歌,劝孝歌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最后,谈谈宣恩的民间舞蹈。
  宣恩的民间舞蹈形式多样,五十年代上北京参演还得过奖,主要有摆手舞、铜铃舞、绕棺舞、踩鼓舞、猴儿鼓、茶盘舞、地花灯舞、干龙船、草把龙、狮子舞、龙灯舞等十余种,大都与远古的祭祀神灵和鬼魂有关,与《楚辞》的《招魂》等篇目中描述的祭祀歌舞类似,这里重点介绍宣恩的绕棺舞。
  巴人死后,要举行一种祭祀升天仪式,这就是演变到现在的绕棺舞,死者出柩前一晚上,由道士“掌坛师”手执灯笼导行,其他道士执边鼓、大锣、头钹、二钹随后,孝子弓身紧跟,其他孝男孝女、亲朋好友也可参加。绕棺队形呈一路纵队,队形变换,有一条龙边环绕、套环绕、螺丝转顶、猫赶老鼠等。步伐为小八字步,有四回绕、四退绕、二回头、定点绕、左右退绕、首尾连环等,伴随乐器歌声,送亡魂归天。在绕棺第二轮时,“掌坛师”手执花盘,边舞边唱边散花,又名散花舞。其舞蹈特点是队形和舞步的变换,如果进与退的步伐不一致,即会绊脚摔跤。唱道:“散金花散银花,金花银花落孝家……”⑨
  从上述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恩施当下的巴文化中,生动鲜活地保存着古代楚文化宗教祭祀文化的很多因素,《楚辞》的创作特点在宣恩民间歌谣中仍然保留着很多共同的因素,但又有不少楚文化中所没有的内容,这是由于巴楚在地域上相近,有远古的文化交流基础,而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①《楚辞》郭竹平译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36页
  ②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
  ③《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④《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60页
  ⑤《吉首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龙文玉《苗族的招魂风俗与屈原的招魂作品》
  ⑥《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61-164页
  ⑦《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65-167页
  ⑧《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70-171页
  ⑨《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71-172页
  ⑩《宣恩县民族志》高恨非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74-175页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阳卓军,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