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论散文的诗性智慧
作者:陈剑晖
想像自古以来就和人类密不可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一道成长。没有想像,人类的一切精神文明简直是难以设想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想像,也就没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中国散文。从这样的立场出发,我认为那种排斥散文的想像,认为散文只有联想而没有想像,甚至认为“任何一种企图把某种想像性因素的虚构带入散文作品的作法,都意味着对一种独立的文体精神的破坏和取消”。我认为类似上述的观点,是不值得一驳的。因为它反映出了研究者对散文这种文体的隔膜,以及立论的主观武断、缺乏根据。事实上,恰恰相反,散文不仅和小说、诗歌一样需要想像;而且,正是想像才体现出了散文的本体精神和艺术魅力,特别在当下,在日常生活越来越科技化、机械化、庸俗化的社会氛围中,散文更需要借助想像来提升日常生活、超越日常生活,从而使日常生活更加诗意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散文的自由归根到底是想像的自由,散文的诗性智慧从本质上说就是想像的智慧。
(作者单位:华南师大编辑出版系)
①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陈剑晖《智慧的独语--关于韩少功散文随笔的札记》,《当代作家论》1994年第4期。
③孙绍振《当代智性散文的局限和南帆的突破》,《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第3期。
④同上。
⑤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局1979年版,第356页。
⑥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转引自刘小枫《诗化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36页。
⑦狄尔泰《体验与诗》,1929年德文版,第182页。
⑧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9页。
⑨赵勇《散文的联想的艺术》,《当代文坛》199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