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艺术品牌与文化担当

作者:袁 耕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大量艺术实践和时代进步,汇聚多样文化、经过长期积淀的北大荒版画,以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灿然崛起、执著追求,并且不断吸纳交融、鼎力创新,从内容和风格都比较单一向内容多元、风格多样演进,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精神气质、文化品格与艺术特征。北大荒版画从垦区生长原点拓展至黑龙江广大地域,从版画艺术学派升华为地域文化品牌,有效地增强了黑土文化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作为象征着黑龙江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的文化符号,其厚重雄浑的精神内涵、雍容大度的艺术特征充分表现了中国北疆的文化特质,成为黑龙江当代艺术发展的显著标志和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宝贵资源。因此,今日作为地域文化品牌的北大荒版画和北大荒版画学派,并非特指某一区域、人群所从事的创作活动及所产生的传递某一领域有限信息的作品,而是指包容了黑龙江省内所有版画创作集群及其表现黑龙江整体风貌、传达黑龙江文化特质的创作成果。如果这一结论符合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对地域文化品牌需求的实际,我们就会因为北大荒版画蕴涵了构成黑龙江人精神特质的北大荒精神、代表了概括黑龙江文化特质的多元艺术特征,而信念坚定地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就会因为北大荒版画学派集纳了黑龙江全部版画人才、形成了全国最具实力的版画创作团队,而给予其创作活动以更有力的支持,那么推进北大荒版画品牌再造工程必将成为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明智选择。
  
  艺术品牌与文化担当
  
  民族魂魄,文以化之;国家神采,文以铸之。在汲取外来文明的同时,作为捍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方面,本土艺术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时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些文化巨人及其艺术作品凝聚而成的品牌效应,担当了推动时代进步的文化职责。无论古今,无论中外,任何民族精神的延续,任何时代风尚的升华,都体现出各自民族、各个时代的艺术品牌所能起到的文化担当作用。中外美术史上被视为不同国家和民族艺术品牌的画家、画派,都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了自己的文化担当。达·芬奇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米开朗基罗重视表现人的完整品质、崇高道德、坚强意志和为自由民主奋斗的精神,他们的不懈探索对文艺复兴时代是一种文化担当;大维特的《马拉之死》,德拉柯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他们的不朽画作对16、17世纪法国大革命是一种文化担当;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别罗夫对人民性的坚守,克拉姆斯柯依美学体系的建立,对确立批判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化担当;毕加索的《基尼卡》,珂勒惠支的《悼念卡尔·李卜克内西》等传世经典,对国际反法西斯主义斗争是一种文化担当。同样,古元、彦涵、李桦、王琦等我国老一辈版画家对劳动人民的挚爱和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对于新中国的解放和文化、社会建设同样是一种文化担当。北大荒版画历50载崎岖而生机盎然,在内容上始终贴近生活、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从美术学派成长为艺术品牌,对地域文化的繁荣和当代版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北大荒版画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也承载了巨大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更应当突出其品牌作用,强化其时代文化担当的精神品质、道德勇气与艺术良心。弱化甚至丢弃本民族、本地域培育的文化品牌,就失却了其所承载的精神本质和文化特征,消解了其所应担当的文化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历史机遇期,面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崇高使命,我们无疑需要有更多、更强势的艺术品牌,通过品牌的凝聚力与辐射力、影响力与感召力,来引领创作道路、催生优秀作品,从而担当起讴歌时代、鼓舞人民、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职责。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和以商品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光怪陆离的市场与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画家或画派在挣脱艺术为政治服务戒律的同时,也逃避了艺术家本应承担的对社会、对民族的文化责任。人们在大义与小利之间彷徨,往往因为选择了后者而使自己的作品褪去了精神文化产品本应凸显的先进本色。按照画家自身的价值取向,每个人可能都有趋利避害的判断标准和行为方式,但是一个新时期的美术学派却必须坚守自己的学术品位与艺术品格;漠视责任的人们可以对品牌建设无关痛痒,但是自视有责的人群却只能别无选择的珍重地域艺术品牌对发展本土文化、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在一种文化自觉的高度上,充分理解通过强化艺术品牌来体现文化责任、实现文化担当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由于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淡化、关注现实生活的热情减退,导致一些作品艺术想像力匮乏,文化含量低下。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观众面对“现在的”和“当年的”的版画作品,似乎更偏爱“当年的”作品,甚而大作“今不如昔”之叹,这种现象恐非单纯的“怀旧情结”可以尽释。从根本上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现实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断层:有待完善的市场经济、有欠公允的游戏规则、浮躁的社会氛围以及某种程度上的信仰缺失等等,都在左右着人们固有的自我取向和价值判断。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尼玛则仁先生曾针对某些现象感慨万端地说,“过去的一些作品,虽然技法比较粗糙,但很真诚,很能打动人。而现在的一些对象,技术倒是精美绝伦,精神却没有了。”这的确是有感而发之言,切中时弊之论,是值得每一个尚存社会责任与职业操守的当代艺术家认真思考的。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我省优秀版画作者逐年流失,北大荒版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明显短缺,黑龙江版画大省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目前我省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艺术品牌较少并且未能形成合力的现状,应该有足够的理由,提供必要的条件,珍视并继续扶持北大荒版画学派这一重要的文化成果,弘扬并努力强化北大荒版画这一宝贵的艺术品牌,使其得以积聚厚势,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部署了以打造龙江品牌、创立龙江流派、构筑龙江特色为目标,筑强一批如北大荒版画等全国知名的艺术品牌,建设一批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的艺术门类的具体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肯定了北大荒版画几十年来所秉持的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贴近生活、兼容并蓄的发展道路及其在我省文化艺术建设事业中的品牌地位。
  文化建设与艺术繁荣在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诸要素中通常被称作“软实力”,但对于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对于巩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则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硬任务”。我们应该根据国内外版画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现代意识的发展课题。要建设专门的机构和设施,对北大荒版画不同时期和作者、不同题材和版种的优秀作品进行收藏、陈列、研究和交流,努力构建北大荒版画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平台。我们应该倡导“和而不同”的创作理念,确立多元化的艺术发展观。要更加重视促进全省各地版画创作集群、重点版画作者的创作与交流,多方设法保证其具备可靠的创作条件、良好的创作心态与合理的创作形态。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持续开展版画工作者、爱好者培训活动,实施版画普及和提高工程,以期不断巩固和扩大版画作者队伍,提高创作水平,使北大荒版画获得更广泛、更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北大荒版画以色彩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语言特征,坚持艺术创新,使北大荒版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要充分开掘和不断充实北大荒版画这一丰富的文化宝藏,努力为这一宝贵的文化品牌注入新的活力,继续造就、强化和张扬黑土文明的个性特征,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公众认知和社会传播,进一步积累本土艺术形象资本。同时要大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积极推进文化品牌的产业化进程,使北大荒版画从黑龙江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丰硕的精神和物质文化成果,与我省其他优秀艺术门类一道,担当起促进边疆文化大省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
  (作者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典藏部主任、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