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吴启迪
上任的教育部部长到中国来,带了美国最著名的10所大学的校长,她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来中国寻找好生源。当然,她选择的是我国比较好的大学;但不管怎样,他们认为我国有非常高质量的特别是非常聪明的学生。确实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毕竟中国有那么多年轻人参与竞争,有人说应试考试进来的不见得是最好的,但从统计的效果看,好的还是占绝大多数。“9·11”以后美国大大减少了给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当时美国的著名大学校长为此事曾经跟布什有过争执,早餐会的时候,那些名牌大学的校长群起而攻之,说他做了最愚蠢的事情,把中国等国家最好的学生、最聪明的学生挡在了国门之外。最近美国放宽了对中国学生的签证。
从这些角度来讲,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还是得到认可的。当然规模扩大以后,大学和大学之间差距比较大,或者大学的某些工作环节出现缺失弱化,在办学质量上出现一些问题。在办学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一定要持续发展,要把高等教育的质量放到重要位置上。我们有很多学校是新学校,有些连跳了两级,从中专变成了大专,从大专变成本科,在很短的时间里一下子招了很多学生,有的学校生师比到了30:1甚至更高,特别是文科类专业。规模扩得很大,我们的质量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要搞教学水平评估。在座的各位中可能也有不少人在评估过程中碰到了困难,对评估也有不少意见,其中有一条意见大家提得最多,就是在评估过程中搞了不少不实在的事情,甚至弄虚作假,制造一些假数据。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三令五申绝对不能做这个事情,因为这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我们教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是最重要的,学校和老师弄虚作假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一轮评估实际上是一场拉网式的评估,因为规模扩得太快了,所以办学中的一些规矩要明确,要建立。体系建立过程中要不断地探讨,也要不断地改进。在高教规模扩大过程中,投入不到位,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地方的大学。政府非常鼓励办大学,因此帮助学校贷款去造房子,为了还贷还息就收费,实际上用收学费来发展教育,这样长期下去是不行的!目前有些地方生均经费只有2000块钱左右,怎么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呢?所以评估的硬件条件实际上也是帮着学校呼吁起码的投入的,这个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有很多省里的领导亲自来教育部为本地区的学校争取得“优秀”,我们就会问投入是否到位。到2008年上半年全部评估完后,将强调自我评估,因为大家都知道规矩了。所以在评估中我们非常注重的是让学校建立一套自我评估的办法,我们也表扬了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如厦门大学、同济大学,这些学校自己有个文件,规定了学校内部怎么自评。评估真正要建的就是这套东西。将来要建立数据库,不断地更新完善,把数据搞准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初步评估,不必要各个环节都到学校里去看,而且评完以后最主要的还要提出怎么整改。应该讲,合格、“黄牌”、“红牌”最要紧。既然是公立学校,必须办得合格,达到标准,否则就等于对学生和家长不负责任,尤其人家已经缴费了,受教育人是有权利督促高校办学的。另外是做的有欠缺,给“黄牌”警告,要过一两年再评。办学不行的,就取消办学资格,吃“红牌”。其实所有国家都是这样,教育行政机构就是要关注起码的教学质量。至于优秀不优秀,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解决,学校可自愿地提出评估要求,这种类型以后再考虑。2008年以后的做法我们正在酝酿之中。这次拉网式的评估是很重要的,这是在扩招之后,高等教育质量能基本得到保证的十分重要的措施。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我们很重视这个事情。
我们看到,在培养人才方面至少有两个方面是弱项,昨天在北京举办了有关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的会议,我在会上也谈到这个问题。一个就是实践环节,应该说有所弱化,有些学校是条件不具备,根本做不到;有些学校原来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现在不像以前那么重视,包括一些一流的学校、一些研究型大学,过分重视科研,没有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这种情况是有的。所以我们评估的一部分目的是促进这些学校不仅科研要搞好,教学也一定要搞好。教学尤其本科教学应该说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一定要做好。教育部在评优秀博士论文过程中,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两位院长异口同声向我们反映,他们分别拿到5篇论文,说里面至少有2篇不合格,他们感觉到个别工学博士生除了知道数学模型以外根本不知道他要干的是什么事,对于实际系统毫无了解,但是他在做论文,写了很多文章。工学博士必须研究实际系统,对实际工作背景的问题要敏感。路甬祥院长、徐匡迪院长很尖锐地提出了实践环节弱化的问题。当然,他们也肯定了5篇论文中有1~2篇论文真的是优秀的。原来的毕业设计环节是真刀真枪做的,现在有好多不见得是这样。而且还有一个环节有点干扰我们的毕业设计,就是就业问题。现在不是分配,是双向选择,到了四年级学生几乎都出去找工作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我们既要管学生就业,又要管教学毕业设计的环节。对校长来说就业是有压力的,假如就业率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是他的责任,所以校长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学生去找工作,否则到时候就业率就不能够达到80%、90%。这问题不解决,毕业设计环节就会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实验课、课程设计现在能够坚持得非常好的,有但不是太多,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第二个弱项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并不太同意说我们这些年都没有培养出创新人才,假如是这样的话,为什么美国对我们的学生这么感兴趣,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创新能力还是挺强的。再有,我国的航天事业、青藏铁路等都有我们的毕业生在做工作,都说没有创新也不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从整体上看,这确实是我们的一个弱项。我认为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很密切,许多创新来自实践。我们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很少参与科技实践的情况下,创新精神也得不到体现。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是全国机器人大赛,包括机器人足球公开赛。这次比赛大概有1200人参加,3/4是大学学生,1/4是中学生和小学生。我看孩子们在做机器人开发的过程中,是很有兴趣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世界上一些大学在谈到创新问题时,他们并不觉得只有研究生才可以创新,像加州理工学院、耶鲁大学,他们对自己的本科生都非常关注,希望学生在本科时就能够参加到科研中去,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事。
以上两个弱项是比较明显的,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能力包括很多,还有学习能力、创业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等等。这些能力对大学生都是必要的。
在我们高等教育发展中,其实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投入的问题。虽然大家看到了我们的大楼建得越来越好,实验室里的东西越来越整齐,很像样,很干净,实验设备比20世纪90年代的不知道好多少,但是投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