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五十年

作者:马知恩

材等在内的辅助教材,走向立体化。各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实例汇编、相关的英语教材和课外读物也不断涌现,大学数学的教学资料库已开始在网上运行。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各种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试点正在积极进行。大学数学的教坛呈现一片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回顾50多年来“工科数学”的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体会。
  1、50年来工科数学课程的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有以下四点:(1)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传授效率大幅度提高。20世纪50年代360学时只学以“微积分”为主体的“高等数学”(基础部分)。现在330-360学时除了学高等数学基础部分外还可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理方程甚至数学实验内容,而且对高等数学基础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2)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明显的加强。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已成为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数学应用领域也由几何、物理延伸至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乃至日常生活。(3)揭示内容本质,阐述科学思维方法,不仅传授知识,更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已在广大教师中深入人心,成为教学的努力方向。(4)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科数学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上述这些变化也反映了工科数学教学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法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在历次教改中,特别是“九五”以来大力提倡改革,但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历次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中所强调的习题课在不少院校中已名存实亡。建议将教学方法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组织攻关。
  3、我国的教学改革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应吸取历史的正反面经验,辨明方向,鉴别真伪,去伪存真。新生事物往往是不完善的,应善于从不完善中、甚至失败中去发掘和扶植先进的幼苗。重大改革应先行试点,并坚持试点积极大胆,面上慎重稳妥。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扶植和保护试点成果。
  4、应注意积累教改成果,善于吸收50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成功的改革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不断深化和发展,不要各自为政,重复劳动。
  5、促进已有教改成果的推广使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要克服文人相轻、故步自封、院校地区自我保护等不良倾向:要加大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以调动教师使用改革成果的积极性。
  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相信广大教师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改革成果,把我国工科数学课程的改革推向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文和平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