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作者:蔡基刚 唐 敏
作中可能碰到的、能够使用题材、体裁和语言。从学生角度来看,语言的使用比语言的欣赏更有实际应用价值。如果大学毕业生读一般的英语新闻报道,写一般的常用信函也困难重重,不能不说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失败。(4)控制和真实。尽管现在的课文都选自原版刊物,但在编写中对语言控制都很严,具体表现在①用《教学词表》中的词来替代超纲词,以降低生词密度;②加强新词在课文中的出现频率,以提高生词的复现率;③用规范简单的句子结构改写非规范的复杂的句子结构。如根据赵勇等(2003)介绍,他们的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A篇课文中的reward,frustrate,junior,positive等单词分别重复27次、24次、32次和35次。我们承认语言控制是编写教材的重要手段,但对有了一定基础的对象,这种控制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现在大学生作文用词贫乏,缺乏变化,阅读未经调整的原版报刊文章和专业文献困难,这都不能不与他们接触大量的高频词和大量重复的表达有关。Tomlinson(1998)和HMI(1985)认为教材要把学生置于语言的真实环境中,语言材料必须真实。替换生词,改变结构必然会影响语言输入的量和质,影响学生今后处理外部世界真实语言的能力。(5)语言和内容。新一代教材不只是把课文当作语言点的载体,还要把课文当作世界知识、跨文化知识甚至专业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在继续输入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知识,并在学习知识中提高“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新教材编写要以主题为基础
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就需要有一个平台,能把听、说、读、写几种技能融合在一起训练和使用。Oxford(2001)和Brown(2001)为此提出了主题教学(theme-based)的模式。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这几年都已经从纯language-based,转到theme-based,这是一个进步。但是我们又注意到,不少教材只是在单元内正副课文中形成同一主题,听说读写教材并不是同一主题。它们各有自己的课文主题、自己一套练习系统,这就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主题教学法。把单个能力分开训练的做法虽然操作方便,针对性强,但并不符合教学规律。其一,现实生活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往往是整体的,很难逐一细化。而且交际能力并不是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简单相加,而是由这些基本技能,加上语言策略,文化知识等能力互相交织所构成的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反映(Canale&Swan,1980)。把听、说、读、写等技能割裂开来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这几种技能本身当成了目的,因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正如McDonough&Shaw(1993)认为的“孤立处理这些能力并不代表学生一定有交际的能力”。第二,这种做法往往容易间接导致对某一种技能的偏重或忽视,造成大学生的能力失衡现象。如在强调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的大纲思想指导下,尽管教材中加进了口语讨论和写作活动的设计,但是由于主干教材的编写理念没有变(虽然名字由“精读”改成了“综合”),设计模式没有变(还是课文+词汇语法练习),因此除了阅读,其他的听、说、写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真正主题化教材是把听、说、读、写材料融合在同一个主题上,这样才有利于主题教学的开展,有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
四、新教材考虑向内容倾斜
如果说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选材主要考虑语言点的量和质(词汇和结构的难度),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尤其是针对重点大学学生的,应该考虑偏向内容。内容型教材和主题型教材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将语言教学和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后者主要还是停留在单纯的语言学习上。前者课文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学科知识,并不十分专业,但比较有系统,后者课文内容的选择则是纯粹根据趣味性和可思性原则,并没有任何系统性,某一主题可以在整套教材中多次出现。前者引导学生注意的是内容,让学生在内容学习中“习得”语言,扩大词汇量,后者基本上还是被看作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的还是语言而不是内容。可见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Instruction)强调的是学习有关内容而不是主要学习有关语言。这种通过把教学重点从教学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外语语言能力改变是教学法上的一个重大的本质上的改变,消除了人为地将语言学习和知识学习分离开来的现象(Brinton,Snow&Weshe,1993),从而宣告了同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脱离(Stryker&Leaver,1997)。纵观国外大学的外语教材,除纯语言补习性质的,基本是内容型的。如美国不少大学用来为留学生学习英语的就是使用Kasper Loreta F(1998)编写的Interdisciplinary English教材。这本教材就是典型的内容型教材,它分成十大学科系列,有语言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商业与营销、心理学、社会学、自然人类学、生物学、和饮食与营养学,为不同专业和兴趣的学生选择。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外语提高语言应用技能和专业学习技能。
五、新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尽管语言界对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观点尚存争议,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探索是语言教学的核心。新一代教材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传统教材选材和编写主要是从教师的可教性角度考虑的,即如何适合于教师教,如在多少课时内可完成多少篇幅的课文讲解,多少语言点(如新词和新结构)的分析,多少量的练习处理。教材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潜力、动力和其他学习的渠道,很少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简而言之,传统的教材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必须有教师来讲解和解释课文,有教师对词汇和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性的操练。这样教材编写理念和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是一致的。长期来我国外语教学重视的是对各种教学法的研究,因此和教相关的领域比较发达,如教学观摩、教材编写、教学测试等,但对二语习得研究很少开展,对学习主体的重视不够。而二语习得的核心恰恰是强调学习者,强调对学习者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如学生习得顺序、错误分析、语言迁移、学习策略、个人差异、学习动机,以及年龄、情感、认知方式。
因此新教材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就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材编写理念,要能够使得教师把课堂的主导地位让给学生,赋权于学生。要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课文讲授者,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任务的设计者。要做到这一点,教材要给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各种知识和语言探究的机会,要激活学生内在的知识系统,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语言水平,要帮助学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