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8年第1期
斯大林特使密访西柏坡
作者:邱 路
此联共[布]中央请毛泽东同志把来莫斯科的时间定在11月底,以便能够同所有领导同志见面。”
接到这封电报的当天,负责电台联络的阿洛夫医生就立即把电报当面交给了毛泽东。看过电报内容之后,毛泽东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了。他一面平静地口述了答复斯大林的电报内容,表示同意把访问时间推迟到10月底11月初,一面毫不掩饰地提出了他的疑问:“难道苏联如此重视粮食征购工作,要党中央领导人全都出动?”
对此,就连苏方联络员阿洛大也颇感不安。他在回电中专门说明了毛泽东对访苏重视的程度。他写道:“这次莫斯科之行对他本人来说是很需要的。他以很急切的心情等待着答复。毛泽东的箱子已经装好,甚至买了皮鞋(他像这里的所有人一样,穿布鞋),做了呢子大衣。不仅是访问本身问题,而且连访问日期问题,他们都已经定了,只剩下怎么走的问题了。”因为时至于此,无论是安全还是战争本身,都已经不成问题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被拒绝。他只是“表面上很平静,很礼貌,也很殷勤,纯粹中国式的客气。”其实,他不只一次地提出疑问:苏联领导人怎么会这么重视粮食征购工作?
毛泽东急于向斯大林直接请教,斯大林提议派米高扬秘密来华
中共中央直到7月下旬才得知共产党情报局开除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决定。并且,这一消息也并非直接来自莫斯科,而是中共东北局从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那里听说的。当东北局把这个消息转报中央,并提议组织学习情报局这一决定之后,中共中央当即表示同意。8月4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文件,要求全党高级干部认真学习情报局的这一决定,批判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努力与苏联保持一致,这是中共中央在准备成立新中国之前考虑最多的问题,也是毛泽东三番五次提出前往莫斯科访问的核心目的之一。阿洛夫在8月28日的一封电报中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阿洛夫向斯大林转告说:毛泽东表示,他所以急于访问莫斯科,是因为解放战争进展迅速,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已经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他有许多问题要与斯大林商量和请教。他着重想谈的问题是:
一、关于与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关系问题,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
二、关于东方革命力量的联合问题和东方各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问题。
三、关于同美国及蒋介石作斗争的战略计划问题。
四、关于恢复和建立中国工业的问题。
五、关于三千万美元的财政借款问题。
六、关于同英法建立外交关系的方针问题。
毛泽东强调说:“为使我们的政治方针同苏联完全一致,需要进行协商”。
与苏联取得一致的问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来中国的新政府需要强大苏联的有力支持和援助;一是考虑到未来新中国可能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困难,毛泽东亟需参考和汲取苏联以及东欧各国建国的经验。目前所知毛泽东最早的一封向斯大林咨询的电报,就是有关建国方策的问题。那还是1947年11月30日的事。毛泽东这一天打电报给斯大林说:一旦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按照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经验,除中国共产党之外,所有政党都应该退出政治舞台了,这样将会加强中国革命的势力。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俄国档案中这封电报的完整内容,因此我们无从判断毛泽东在这里是如何提出问题的。从一个月前,即10月27日毛泽东为周恩来起草的一份中央文件加写的一条内容,或者可以看出毛泽东的真实意图是怎样的。毛当时写道:“在蒋介石打倒以后,因为自由资产阶级特别是其右翼的政治倾向是反对我们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政治上打击他们,使他们在群众中孤立起来,即是使群众从自由资产阶级的影响下解放出来。但这并不是把他们当作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一样立即打倒他们,那时,还将有他们的代表参加政府,以便使群众从经验中认识他们特别是右翼的反动性,而一步一步地抛弃他们。”这里说的“自由资产阶级”,就含有当时的某些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在内。
斯大林有关这个问题的回电,不知为何一直拖到1948年的4月20日。在目前公开的这封回电中,斯大林这样说:中国各在野政党,代表着中国居民中的中间阶层,并且反对国民党集团,所以应该长期存在,中国共产党将不得不同它们合作,反对中国的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列强,同时保持自己的领导权,即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可能还需要这些政党的某些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民主政府,而政府本身也要宣布为联合政府,从而扩大它在居民中的基础,孤立帝国主义及其国民党代理人。应当考虑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后建立的中国政府,就其政策而言,还是民族革命的,即民主政府,而不是共产主义政府。目前还难以预料这将持续多长时间,至少在胜利后会是这样。这也就是说,暂时还不能实现土地国有化和取消土地私有制,不能没收所有大大小小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财产,也不能没收大土地占有者以及依靠雇佣劳动的中、小土地占有者的财产。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进行这些改革。即使是南斯拉夫,除了共产党以外,也还有其他政党参加人民阵线。
显而易见,即使在收到斯大林的这封电报之后,与各民主党派以及民主人士的关系,也仍旧是毛泽东高度关心并深感困难的一个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8月28日的电报中,关于同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关系问题,仍旧被毛泽东列为到莫斯科需要首先讨论的问题。毕竟,每一个共产党人所了解的阶级斗争理论都说明,紧接着民主革命之后,必然是以资产阶级为斗争对象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在十天后召开的九月政治局会议上,党的领导人几乎一致同意说:一旦全国政权到手,民主革命阶段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不复存在,“则主要矛盾就会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了”。因此,我们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要有清醒头脑,从暂时合作之日起,即要注意它叛变的可能。但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保持这种暂时的合作,什么时候应当抛弃资产阶级,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这时既缺少全面的理论上的思考,更缺少实践上的经验。他们还只能对照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间表,相信这一过程在中国至少应当经过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而为了获得更确切的认识,九月政治局会后,毛泽东就再度致电斯大林,提出他需要亲自就一些问题向联共[布]中央和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报告,衷心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示。
按照新约定的时间,毛泽东应当在11月下旬动身前往莫斯科。但10月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顺利解放。紧接着淮海战役全面展开,平津战役也在紧张部署之中。11月11日,毛泽东宣布:只须一年左右时间即可根本打倒国民党,建立新中国。鉴于战争进程发展迅速,毛泽东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动身赴莫,21日,他致电斯大林,请求把访莫时间推迟到12月底。想不到的是,这回斯大林再度发出婉拒的电报。1949年1月10日,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