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8年第1期
斯大林特使密访西柏坡
作者:邱 路
——和平的旗帜——给国民党,从而便利于美国公开造谣说中共反对和平,进而组织大国武装干涉。斯大林强调:直接和坦率地回答问题,对于诚实的人们是必要的,但在与政治骗子,即与南京国民党这样的人打交道时,这样回答问题就可能具有危险性。
他相信,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来答复南京才是最有利的。那就是,中共应当声明,我们希望和平解决问题,但谈判只能在没有外国调停者参加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国民党只能以一个党派的身份,而不能继续以负有内战责任、早已失去民心的南京政府的名义参加谈判。
即使国民党接受了这样的条件,斯大林补充说,那也不要紧,共产党可以在谈判时要求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占有五分之三,在联合政府中占有三分之二的位置,要求政府主席、国务总理、军队总司令都由共产党人担任,任何拒绝忠实于这个政府的军队都将被取缔。
斯大林说,南京政府几乎不可能同意这些办法,结果它将被完全孤立起来,我们就可以在没有南京国民党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政府了。
当然,斯大林汲取了以往的教训。他在电报中特别声明,他的意见只提供毛泽东参考,毛泽东丝毫没有义务一定要接受它,这并不影响双方的关系。而毛泽东这边实际上也认识到斯大林的建议有其宣传的价值,因而他于14日当天发出《关于时局的声明》,公开表示,只要南京当局同意惩办战犯、废除伪宪法、改编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等八项条件,中共可以与南京进行和平谈判。随即,毛泽东电告斯大林:在阻挠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这一基本方针上,“我们同您的意见完全一致”。
事情虽然就此得到了解决,但无论是在莫斯科一方,还是在西柏坡一方,因为这件事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毛泽东确信斯大林最初是有过让战争停下来的想法的。斯大林则怀疑中共中央泄漏了机密。他14日电报中所以提出毛泽东应当再度推迟访苏,并决定派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前往中国,这看来也是原因之一。
在1月14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声称:让毛泽东现在来莫斯科未必是明智之举,因为他毕竟还是一位游击队领导人。尽管双方已经商定让毛泽东秘密来访,但从目前看,他此行绝难不走漏风声。一旦被西方知道,一定会就此大作文章,说他是莫斯科的代理人。这不仅会损害中共的声誉,使中国形势复杂化,而且对苏联也不利。
莫斯科主张占领宁沪成立政府越快越好,毛泽东称4月过江,政府拖半年再说
米高扬1月26日从莫斯科动身,一路飞到旅顺口,再飞到石家庄。1月30日凌晨,他和两位科瓦廖夫(一位是来华帮助修复东北地区铁路桥梁的苏联前交通部长,一位是中文翻译)一同受到朱德和任弼时的欢迎。他们随即乘坐解放军缴获的美式吉普车,赶了将近170公里的路,来到了中共中央这时所在的河北阜平县西柏坡。
来到西柏坡的当天,毛泽东就和米高扬举行了第一次会谈。谈话开始后不久,毛泽东就以谦虚的口吻表示:“中国远远落后于俄国,我们是一些水平不高的马克思主义者,犯过很多错误,如果用俄国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那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米高扬急忙回答说:“这些话多半只是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谦虚,但我不能同意。作为水平不高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可能在中国领导20年的内战并取得胜利的。”
在一番自谦之后,毛泽东随后花了差不多两天时间向米高扬介绍有关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内路线斗争的情况。他详细说明了他是如何同“左”右倾错误路线进行斗争的,受到共产国际支持的王明是如何使党、军队和根据地遭受到严重损失的,他以及其他党的领导人是如何遭受打击的。而他成为领袖后,又是如何团结同志,纠正错误的。“您看看”,毛泽东对米高扬说:“就说王明吧,他起过很坏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把他留在了中央委员会里,他仍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因为,我们一贯主张:在党内要宽容,不应该因为有分歧就把人开除出党,更不应该迫害人。
还在来中国之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和斯大林就具体讨论研究过米高扬此行的使命。王明问题早被列为尽量回避讨论的话题之一。当然,双方在其他问题上的讨论仍旧是十分热烈的。从米高扬来到西柏坡之日起,双方就开始了直接交换意见的过程。考虑到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最关心人民解放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目标和中共中央目前的政治行动方案,米高扬很快就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
米高扬首先询问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准备什么时候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和上海?
毛泽东回答说:这大概要到4月份以后。因为要确保南京和上海地区的胜利,就需要把林彪的部队从北平派往南方和西南,以遏制那里的国民党军队,使它不能调兵增援南京、上海一带。而目前情况下,北平问题还未最后解决,另外部队还需要解决教育数万俘虏、加强后勤、补充枪炮弹药等问题。毛泽东解释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致力于夺取广大的乡村,避免攻占大城市。这是因为中共的基本成分是农民,管理像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相当多的干部。再加上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靠外地的原料和燃料维持的,那里粮食本来就十分紧缺,拿下上海,这方面的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工业就会停滞,失业就会蔓延,人民的境遇就会恶化。因此,我们并不急于占领上海。
米高扬显然不大赞同毛泽东的看法。根据斯大林和苏共中央的意见,占领像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应当是越快越好。这除了可以剥夺蒋介石的政治资本以外,还有一个莫斯科的领导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所谓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化”的问题。斯大林对中共长期活动在乡村,党员主要是农民这一点,始终耿耿于怀,因此对中共的阶级性质也颇多怀疑。正因为如此,当他得知中共正在取得全国性的军事胜利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必要推动中共加快占领大城市的步伐。因此,米高扬明确表示:占领大城市一事,越快越好。干部也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不管怎么样,上海的食品和原料问题总有一天要出现,这些不应当成为我们推迟进攻的理由。而占领上海的好处要多得多。它不仅会严重削弱蒋介石的力量,而且能够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一个无产阶级的基础。
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是成立革命政府的问题。在莫斯科的领导人看来,中共继续以反叛的游击队的形象出现是极不策略的。早日拿下南京、上海,早日宣布成立新的革命政府,应当是革命的当务之急。这样做对内对外都有好处,也便利于根本取消蒋介石的政治资本。
但毛泽东不这样看。他确信:没有政府对中共目前要更有利些。因为如果有了政府,就要摘联合,结果中共就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向其他党派负责。那样势必使问题复杂化。米高扬争辩说:推迟建立政府,其实只会削弱革命力量。毛泽东则坚持:即使4月份以后打下南京、上海,也不急于成立政府,至少要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