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2期


肖力与解放军报夺权风暴

作者:园 丁

爸不允许。因此,她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天天下大雪,北风呼号,她要回家。栾保俊说:“你不要骑自行车了,我派车送你回去。”肖力赶紧阻止说:“好叔叔,千万不要派车,爸爸知道是要批评的!”栾保俊把她送到办公大楼门口,看着她骑着自行车消失在风雪里,眼睛禁不住有些湿润,心想:她不愧为毛主席培养的好后代……
  
  钓鱼台的一个不眠之夜
  
  1月12日的夜晚,“1.13事件”在钓鱼台拉开了序幕。
  肖力要造反,早在1月在京西煤矿摘调查时,就已经酝酿了。据陪同她一起去调查情况的同志回忆,那时候,她从广播和报纸上获悉《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已经夺权,发表了《告上海全市人民书》,她就说:我们回去也造反。公开宣布要造反,则是在1月12日的下午。那时她从京西煤矿调查情况回来,向《快报》的领导小组作汇报。汇报会上,谈到下面已经不像“文化大革命”初期那样爱看《解放军报》了。肖力说:“我们下去,人家听说是《解放军报》的记者就不感兴趣。”她的看法是:军报已经到了“严重关头”,要改变军报的面貌,“必须起来造反”。
  当日晚,肖力组织到京西煤矿一同搞调查的两个人,和她一起议论,起草大字报。实际上主要由她口授。起草完大字报,已是深夜11点,肖力随即拿着大字报底稿,匆匆来到钓鱼台,向江青禀报。
  肖力决定要造反,这当然是一件大事。《快报》领导小组当晚开会研究,认为应支持肖力造反。有人建议,此事应该向胡痴报告。胡痴当时经常列席“中央文革小组”的会议,临时住在钓鱼台。于是,《快报》领导小组的一班人,于当晚11点钟左右也来到了钓鱼台。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江青和肖力母女之间是怎么谈的,局外人当然不得而知。肖力从江青处出来后,又来到宋琼的办公室(也在钓鱼台),征求他对大字报的意见。她刚开始给他念大字报底稿,《快报》领导小组的一班人也来了,他们是向胡痴汇报后来跟宋琼告别的,宋琼即向他们示意:“一起听听,提提意见。”大字报可谓“气势磅礴”,罗织了军报党委的三大“罪状”,但没有点胡痴的名,宋琼建议增加一句:“胡痴同志身为党委书记,在这方面是负有严重责任的。”
  大字报没有点胡痴的名字,看来并非疏忽。那时胡痴正受到“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重用。1月初,也就是一周之前,经中央政治局提名,毛泽东批准,任命胡痴为新华社代理社长,同时还兼管解放军报。1月11日,经政治局和军委常委开会审定、毛泽东批准的新的“全军文革”成员名单,胡痴又在其中。再往前看,1966年8月,毛泽东还曾专门接见过唐平铸和胡痴,同他俩进行了亲切的谈话。唐平铸原是军报的副总编,随陈伯达率领的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后,担任了人民日报的代理总编辑。谈话中,毛泽东突然发问:“邓拓、吴冷西都不听话。你们听不听呀?”接着又说:“你们是军队的,可能好些。”弄得他俩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肖力没在大字报上点胡痴的名,可能与这些情况有关。
  让我们把镜头再推到钓鱼台这个不平静的夜晚。
  时针已经指向了1月13日凌晨1时,宋琼等人还在议论肖力的大字报,忽接江青通知,要胡痴立即到15楼的会议室,有事要谈。宋琼便陪同前往。江青成竹在胸,对胡痴说:“小将们要起来造反,你要坚决支持他们。这是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自己有缺点错误,要主动检讨。”她又说:“军报同《文汇报》不一样,《文汇报》是上海旧市委领导的,军报是林副主席领导的,而林副主席的领导是正确的。所以造反只能在报社内部搞,不能像《文汇报》那样公开在报上搞。”江青在讲这番话的时候,态度还比较平静,声音还算温和,但是讲得斩钉截铁。由此不难看出,江青正是“1.13事件”的幕后指挥者。胡痴听了,当即表态说:“我一定支持他们造反,自己好好检讨。”从这次谈话来看,江青显然还不是要马上打倒胡痴。
  从15楼会议室走出来之后,胡痴感到责任重大。他想,凌晨过后,大字报一贴出来,点了四五个社领导的名,万一打趴下了,报纸出不来,他作为代理总编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时候,《快报》领导小组的一班人正好还没有回去,于是就同他们一起商定了一个临时领导小组名单,预备万一出现那种情况,可以有一班人马出来负责报纸出版工作。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命运的转折,就在此时此刻降临到他的头上。这个“预防万一”的临时领导小组名单,后来竟变成了“阴谋夺权”的罪证。
  
  三张震惊全社的大字报
  
  1967年1月13日,寒风凛冽。我同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就从宿舍向办公楼走去。当时我们的宿舍在西直门内大街,办公楼在平安里。上下班虽然都有班车接送,但因距离并不太远,不少人都乐于安步当车。一是活动筋骨,二是沿街可以看看新贴出来的大字报,从中了解些“文革”的新动向。
  这天,我还是不到8点就走到了平安里,在报社大院门口,正碰上刚下夜班的吕梁副总编。他的神态有点怪,神秘地朝我努了努嘴,悄声地说了句:“快看大字报。”
  军报的“文化大革命”早在1966年8月就已经正式展开,张贴大字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吕梁的神态让我感到今天的大字报绝不一般。于是我三步并作两步,迈进了办公大楼。只见一张巨型大字报用绳子悬挂在一楼的大厅正中。《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标题,用了斗大的字,十分醒目。只看这标题,就可以掂量出这张大字报的分量了。
  大字报罗织了军报党委的三条“罪状”:
  第一条是关于报纸宣传。大字报严厉斥责军报“忠实地执行了刘志坚的‘愚民政策’,把部队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隔离开来,以部队特殊为借口,放弃阶级斗争阵地,脱离文化大革命、脱离阶级斗争、脱离两条路线斗争,去搞什么正面教育,去宣传学习‘老三篇’,单纯提倡做好人好事。几个月来,没有一篇有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两条路线斗争的社论和文章,在《人民日报》、《红旗》元旦社论提出开展全国全面阶级斗争的时候,作为指导我军全军工作的元旦社论,却依然调子很低,使我军广大干部战士对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有的部队就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利用,成为镇压革命群众的工具,有的战士不知道什么是反动路线,看到揭发刘少奇的传单,竟视为‘大逆不道’。”大字报就此提出质问:“这种状态,难道和军报宣传没有关系吗?这样的部队能够自觉地保卫毛主席、保卫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路线吗?”
  大字报指出:“目前全国发动了对刘邓路线的总攻击,刘邓路线在我军的代表人物刘志坚也已被揪了出来,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全军文革小组重新改组,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是我军军史上光辉的一页。在这种形势下,军报为此发的社论,却是一篇空洞无物毫无热情的官样文章,社论只字不提军队内部存在两条路

[1]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