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2期
肖力与解放军报夺权风暴
作者:园 丁
革命路线,坚决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你们的行动好得很!我坚决地支持你们!
解放军报,非常需要革命。只有搞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报纸才能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乱”不要紧,“乱”然后才能治。
为了照顾人民解放军的威信,照顾国际影响,对于《解放军报》要采取“内批外帮”的方针。在报社内部,革命烈火烧得越旺越好。但在形式上不能采取《文汇报》《解放日报》的做法,不能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解放军报社的革命造反宣言、告全军书之类的东西。以胡痴为首的小集团要那样做,完全是个阴谋。对于这个阴谋必须揭穿。对胡痴等人,必须彻底揭露,彻底批判。
报纸的社论、评论,责成总政肖华同志和关锋同志负责。重要的社论、评论,送中央文革小组、全军文革小组审阅。
解放军报是保护单位之一。你们要耐心劝说学生和其他机关的干部,不要到办公大楼上去。你们可以在办公大楼外边设接待站,接待来访的学生和干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批评,欢迎他们送大字报。劝说他们不要到解放军报社揪人,要相信报社的同志自己可以把革命搞好。致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敬礼!
林彪一月十七日
毛泽东同日在林彪这封信上批示:同意,这样答复好。
据了解内情的人士后来透露,林彪的这封信,是出自关锋之手。1月14日下午,关锋和叶群奉林彪之命来到军报,同肖力和她的队员们在三楼的小会议室里密谈。局外人不得入内,交谈的内容也秘而不宣。多年之后,了解内情的人士才透露出来,林彪信中关于“不能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解放军报社的革命造反宣言、告全军书之类”的意思,是关锋在这次密谈时提出来的。他当时的原话是:不能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政变社论”,也不能发“羞羞答答的政变社论”。后来形成文字,落实到林彪的信上,竟无中生有地栽到了胡痴等人的头上,变成了“以胡痴为首的小集团要那样做,完全是个阴谋”。
在那个“以言代法”和“权大于法”的年代,林彪的这封信,再加上毛泽东的批示,自然具有最高的权威。于是,无须任何法律程序,胡痴、和谷岩、宋琼、栾保俊等,就以“胡痴小集团阴谋夺权”的奇冤大罪,押送北京卫戍区关了起来。
对于林彪的这封信,当时在军报自然还是一片拥护之声。肖力由此也就被人们心悦诚服地拥戴为群众领袖,服服帖帖地听命于她和她的“革命造反突击队”的指挥。肖力的任何动向乃至只言片语,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了人们的指路标。军报的“文化大革命”由此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其特点,后来有人把它概括为五个“一”,即:一队(革命造反突击队)专政;一个人说了算;一张大字报定调子;所有战斗队都是一边倒;全报社只有一种声音。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在那个个人崇拜盛行的年代,人们往往是忠诚热忱有余,独立思考的能力却较差;组织纪律性非常强,个人权利和民主意识却较薄弱;“理解的要执行,暂时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虽然是林彪提出的口号,其实也是那一代人的写照。就军报当时的状况而言,确是如此。
肖力走上神坛,军报人仰马翻
肖力在军报刚刚公开自己的身份时,曾在全社大会上讲过几句话。她说:我爸爸让我告诉大家,我只上过几年学,还很年轻,很幼稚,也很蠢。爸爸要我向叔叔阿姨学习,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教育我。如果有了错误,怎么批评都行。她还用了当年“文革”的流行语言说,对她“炮打”、“火烧”都可以。大家感到很亲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13事件”之后,她那张题为《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字报和经毛泽东批示的林彪的那封信,很快被许多红卫兵小报全文刊载,于是肖力的名字也就传遍全军、全国。人们也由,此获悉肖力与李讷实为一人。肖力也就成为风云一时、万众瞩目的人物。
对肖力的颂扬开始升温。
在那个个人崇拜盛行的年代,全国所有单位的办公室乃至宿舍都挂有毛泽东的像,以表达对他老人家的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忠诚,无限崇拜。具有军报特色的是,在毛泽东像的两侧,都挂上了“向肖力同志学习”、“向肖力同志致敬”的红色条幅。后来发展到有些家庭宿舍也照此办理。
大会小会,人们言必称肖力,并且还要尊称“敬爱的肖力同志”、“毛主席的忠诚战士肖力同志”、“毛主席派来的亲人肖力同志”等等,这被认为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谁也不敢疏忽。
“肖力同志是代表毛主席在军报工作的。”“紧跟肖力同志,就是方向,就是路线,就是胜利!”“紧密地团结在敬爱的肖力同志的周围,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这一类话,越来越频繁地见诸大字报和会议发言稿上。
当时极力讨好江青的吴法宪,以军委办事组的名义,向军报下达了“指示”:“在全国反对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是现行反革命,在军报反对肖力同志的也是现行反革命!”由此,“谁反对肖力同志就打倒谁”、“谁反对肖力同志谁就是现行反革命”,不仅成为开会(特别是批斗大:会)必呼的口号,而且成为军报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内容。后来被揪斗、被专政的一大批编辑、记者和各级领导,其中不少都戴有“反肖力”的大帽子。
肖力由此走上了神坛,那个声言要“向叔叔阿姨学习”的年轻姑娘,竟成为军报至高无上的权威。
此后,判别是非黑白,都以肖力的口径为标准。
此后,以肖力为首的“革命造反突击队”指向哪里,人们打到哪里,所向披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简言之,从1967年1月13日到同年8月23日,肖力率领“革命造反突击队”和后来改组的“新革命造反突击队”,先后推翻了军报两届领导班子,制造了所谓“胡痴阴谋小集团案”和“赵易亚复辟资本主义反革命逆流案”。1968年,肖力已经离开了军报,跟随她造反的“革命小将”,仍然打着肖力的旗号,又无中生有地捏造了所谓“阴谋绑架肖力同志的反革命案”;经过无限上纲,炮制出所谓“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阴谋颠覆军报红色政权反革命案”。这些案件涉及数十人,其中有的被投进监狱,长期关押;有的被戴上“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开除党籍、军籍,遣送回家,监督劳动;有的被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除此之外,还在“清理阶级队伍”的名目下,揪出了一大批名目繁多的“牛鬼蛇神”,统统被撕掉领章帽徽,关进“牛棚”。还以办“学习班”为名,将一大批编辑记者关押起来,进行隔离审查……上述各项人数相加,占军报当时干部总人数的60%以上,其中两届社一级领导班子除刚从部队调来的一人外,无一幸免,中层领导干部除少数外也大都被揪,把军报搞得人仰马翻。这一系列斗争开展得惊心动魄,其“胜利”的取得说穿了却也简单,一是靠个人迷信,或曰“打旗号”:“肖力同志是代表毛主席在军报工作的”、“紧跟肖力同志就是方向,就是路线,就是胜利”。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