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2期
肖力与解放军报夺权风暴
作者:园 丁
线斗争,不讲全军文革小组的改组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路线的胜利,也没表达出全军同志对伟大领袖关怀的满腔热情,这样的时候写出这样的社论,是报社党委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必然结果,是解放军报的耻辱!”
第二条“罪状”是讲报社内部的运动。大字报说:“几个月来,军报宣传方向偏了,报社内部的文化革命也相当一段时间冷冷清清,党委一开始就为运动划框框、定调子,继而又整理黑材料,抓扒手,压制革命群众的积极性,包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字报进而指出:“军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完全是党委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恶果,胡痴同志身为党委书记,在这方面是负有严重责任的。”
第三条“罪状”是讲报社党委在“组织上包庇了一批犯有反党罪行的、有严重错误的人,把他们放在主要领导岗位上”。第一个被点名的是副总编冯征,说他“过去是反党野心家彭德怀的吹鼓手”,是“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所谓“彭德怀的吹鼓手”,是指1959年,冯征曾随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出访苏联和东欧,回国后发表过若干篇出国访问记,由此而得名。第二个被点名的是总编室主任王焰,说他是“彭德怀的忠实走狗”。彭德怀任国防部长时,王焰曾任彭办主任,“忠实走狗”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才获悉,大字报把冯征、王焰排在头两名不是偶然的,“文革”开始后,江青就曾指责军报:“你们军报怎么还有彭德怀的人?!”
第三个被点名的是副总编张秋桥,说他“反对记者学习毛著,具有严重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这样的人却代表党委领导全社文化革命”。最后一个被点名的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总编吕梁,说他“一贯右倾,软弱无力,却主持日常工作”。大字报由此提出质问:“请问报社具体工作的领导究竟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在这样一些人把持下的《解放军报》,怎么能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怎么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的历史使命?如果这样下去,将被革命的群众唾弃,以至彻底垮台。”
大字报最后疾呼:“革命的同志们,《解放军报》已经到了严重的时刻。我们必须坚定地站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路线一边,彻底肃清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在我社的影响,学习《文汇报》、《解放日报》闯将的革命精神,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起来闹革命。”
大字报的:署名是“革命造反突击队”。这是“文革”以来在军报首次亮相的一个战斗队。后面排列了八个人的名字,为首的名叫肖力。时间是1967年1月13日6时半。
大字报上签名的8个人,多数是刚调军报不久的年轻。人,有一大半我不熟悉,就连肖力这个名字,我也是头一次见到。
匆匆看完这张大字报,走上三楼,在最醒目的地方又看到了另外两张大字报。一张的标题是:《革命的同志们,勇敢地起来造反》。大字报对以肖力为首的“革命造反突击队”的造反行动,表示了最热烈的响应和最坚决的支持。接着就用了一连串短促有力的句子,亮出了大字报的观点:“必须起来造反!必须一反到底!”“必须彻底肃清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报纸,必须由坚定的无产阶级掌权!”“冯征、王焰滚开!”“张秋桥、吕梁等同志,必须认真检查!”“胡痴同志必须猛省!”
大字报酌署名是“革命到底造反纵队”。这也是“文革”以来在军报首次亮相的一个战斗队。然后依次排列了9个人的名字。时间是1967年1月13日。
这9个人我倒是很熟悉,基本上都是记者处的人马,:之多是《快报》领导小组的成员,有的则在“中央文革”办事组任职。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很有来头的名单。
另一张紧贴在这张大字报的旁边,标题是《特急呼吁》。呼吁立即成立新领导班子,宣称“从今天起,报纸由新的领导班子和革命左派来办”。署名是以胡学方为首的“金猴战斗队”。胡学方并未参加钓鱼台1月12日晚的活动,只因能写一笔好字,临时被拉来抄写大字报,就在“革命到底造反纵队”那张大字报上签了名,后又依据栾保俊透露的要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的秘闻,抢先以“金猴战斗队”的名义写出了这张大字报。
但是,这三张大字报张贴出来之后,并没有出现“登高一呼,群起响应”的局面。
如果说,人们在看一楼大厅的大字报时还是不动声色的话,那么,看了后两张大字报后,大家的愤怒就像干柴烈火一般燃烧了起来。整个编辑部像开了锅一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特别对“革命到底造反纵队”十分不满,斥责这帮人要干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效果呢?
第一,三张大字报的基本主张是要效法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造军报的反,夺军报的权。这对于编辑部的大多数人来说,当时还接受不了,也就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第二,大字报虽然点了军报五个领导人的名,但其锋芒所向,主要是冯征和王焰,说他们是“彭德怀的吹鼓手”和“忠实走狗”,显然是要打倒的对象。就大家当时的思想认识而言,当然还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清楚彭德怀的事,但是大字报由彭德怀株连到冯征和王焰,很多人还是从感情上接受不了的。至于大字报所罗织的军报的几条“罪状”,其责任无论如何也不能由并非主要负责人的冯征和王焰来承担,由此不少人议论纷纷,认为这里面有“阴谋”,他们这一帮人是在搞“政变”。
第三,最重要的,肖力这时候还没有公开亮相,人们也不知道起草这三张大字报的内幕。由于肖力等8个人多是刚调军报不久的“小字辈”,而“革命到底造反纵队”的主要成员,却多是资深的“老家伙”,有些人就猜测,这三张大字报很可能是这些“老家伙”导演的。由于这些人同胡痴的关系密切,于是又猜测胡痴很可能是幕后的总策划者。
后来人们才获悉,肖力原来不是一个普通人物,而是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李讷。这次真正带头造反的,是以肖力为首的“革命造反突击队”。“革命到底造反纵队”和“金猴战斗队”只不过是摇旗呐喊的追随者——如果人们当时就知道这一切,那么,对这三张大字报的反应乃至整个“1.13事件”的发展,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从“一分为二”到“合二而一”
对于编辑部这种群情激愤的怒涛,肖力是什么反应?是否曾同她的队员们紧急磋商,商量对策?局外人都不得而知,也没有特别关注。这时只有一个人从细微处感到肖力有了一点变化,他就是被肖力称作“好叔叔”的栾保俊。
栾保俊当时觉得局势严重,他们已无法控制局面,就去找肖力商量。谁知肖力对他非常冷淡,往日的那股热乎劲一点也没有了。栾保俊心里觉得不对劲,可又不明就里。他哪里知道,这“冷淡”正是风云突变的一个征兆。
下午。军报办公大楼五楼的大会议室人声鼎沸。有人在抢话筒,有人站在凳子上大喊大叫,质问“金猴战斗队”的胡学方,要他交代《特急呼吁》的那张大字报,是怎么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