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巴都丐帮
作者:王靖山
“小不点”见胡三和“大头”一去不回,手机也联系不上,觉得事情不妙,便叫来孙大癞和“野狼”商量对策。
焦急之中,“野狼”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每月与收税的女人一起来的瘦子光头。他记得这个光头姓王,他每天晚上都准时到“红牡丹夜总会”找小姐按摩,要是能找到这个光头,也许能知道胡三哥俩的情况。
“小不点”便与孙大癞、“野狼”急忙来到夜总会,光头正与小姐调情。“野狼”上前一把掐住他的脖子问道:“‘老爷子’住在哪?”
光头问:“你们是什么人?为啥要找‘老爷子’?”“小不点”让“野狼”松开手,塞给他一叠钱。光头见钱眼开,说胡三和“大头”被关押在郊外一座废弃的厂房里。
事不宜迟,“小不点”与“野狼”、孙大癞带人便往光头所说的废弃的厂房赶。可那里竟空无一人。
“小不点”问光头还能在什么地方?光头摸着锃亮的脑袋道:“再就是狗圈了。”
郊外肉狗饲养场,胡三哥俩被反绑在狗圈隔壁的饲料室里。狗圈里不时传来的犬吠,给清冷漆黑的夜平添了几分恐怖。
“大头”沮丧地说:“哥,咱们这回算是栽到‘老爷子’手里了。咱们要是听了‘小不点’的话,绝不会到这种地步。”
胡三生气了:“少给我说这些丧气话,咱这不还没死吗?”
正说着,一个光头走了进来。胡三说要屙屎。光头说你咋这么多事,就往裤子里屙吧。胡三压低声音道:“兄弟,莫把事做绝了,就算要把我们哥俩送上西天,也该给自己积点阴德呀!”
光头被胡三的话打动了,叹息一声,上前解开了胡三的绳子。胡三抽出双手闪电般地在光头的脖子上猛砍一掌,光头倒下了。胡三迅速地解放了“大头”,二人撒腿向狗圈的大门跑去。
脚步声惊动了看守,见胡三逃跑,便放狗来追。
胡三与“大头”舍命狂奔,突然感觉耳边“嗖”的一阵风响,一只大狼狗扑上来,咬住了“大头”的胳膊,胡三捡起一声石头,照着撕咬“大头”胳膊的狗头狠命砸去,只听喀嚓一声,狗一声惨叫,倒在了一边。
在胡三喘息的当口,一条狼狗飞扑上来,在胡三的脸上留下了三道爪痕。闻到血腥的狗群兴奋了,一齐把胡三扑倒在地。胡三伸手捏住了两只狗的脖子,趁着他们挣扎的当口,把两只狗头狠命撞到了一起。另一只狗咬住了胡三的腿,胡三甩掉手上的晕狗,狠狠地掐住了狗的脖子,只听那狗呜呜地挤出几声惨叫,便瘫软在地上。
把狗掐死后,胡三觉得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同样与狗搏斗的“大头”坐在地上捂着胳膊直叫唤。
这时,一辆车开过来,雪亮的灯光把眼前的一切照得如同白昼。“老爷子”从车上跳下来,狞笑着说:“胡三,怎么走也不跟我吱个声,我好杀狗给你们哥俩送送行。”
胡三与“大头”被重新弄回了狗圈。哥俩鲜血淋漓地站着,四个光头手握着匕首凶狠地望着他俩,几只狗在一旁张着大嘴喘息着。
“老爷子”坐在一把椅子上,笑吟吟地说:“胡三,我本来是想给你们哥俩一点养老钱,打发你们离开巴都。没想到你小子不给我面子,把我的人给弄了,还伤了我的狗。这就不能怪我了,我得留下你唯一的那只眼。”他朝“大头”看了看,接着道,“‘大头’是好样的,忠心可嘉。不过,我得要他一只胳膊,省得他再跟我斗狠。胡三,你看怎么样?”
胡三道:“别说是剜我的眼,就是剜我的心我也不怕!老子到了阴曹地府也会跟你算账的!”
“老爷子”微微一颤,让人进屋搬来一台电锯。“胡三,我先留着你的眼,让你看看我是怎么锯掉‘大头’的胳膊的,对不起了。”
在胡三与“大头”的咒骂声里,一个光头接通了电锯的电闸,在灯光的照耀下,从锯案下面耸出来的半圆形锯齿飞速地转动起来,如同一束光环。
两个光头把“大头”拽到电锯处,“大头”大吼一声:“你们这帮王八蛋不得好死!”
胡三的眼眶红了,他挣扎着哀求道:“‘老爷子’,你放了他,我给你两条胳膊!”
“老爷子”笑着摇了摇头。
“大头”的胳膊被强行按到飞速旋转的电锯前,两个光头按着他的胳膊往齿轮前移动,顷刻之间,血浆飞溅,骨肉迸裂,“大头”发出一声瘆人的嚎叫,昏死过去。胡三“嗷”地一声哭了。
光头丢开“大头”,朝着“老爷子”举起“大头”被锯掉的胳膊。“老爷子”转向胡三,一个光头给胡三端来一碗酒,胡三一仰脖喝光了,他睁着血红的眼吼道:“来吧!”
“老爷子”一摆下巴,两个光头把胡三按跪在地上,一个光头手持匕首上前欲剜。
这时,门外一队摩托车冲了进来。一场混战。“老爷子”的人马寡不敌众,被“小不点”他们制服在地。胡三抹掉独眼里的泪水,让人用电锯留下了“老爷子”的两条腿。
这回,“老爷子”再也不用装作腿残的乞丐,他的腿是真正残废了。
胡三登上了巴都丐王的宝座。
那么肠断心碎的牵挂
一晃,五年过去了,九十年代末的巴都市已经成为拥有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摩天大楼林立,立交桥纵横交织。一到夜幕降临,满城的霓虹灯抛金撒玉,巴都犹如一位风韵十足的贵妇,睁着惺忪的媚眼。
巴都的乞丐比先前翻了一番,两万乞丐大军分布在城市各处。先前的乞丐是为了在这里讨口饭吃,现在的乞丐已把讨要作为脱贫的一种手段。有的竟能一年讨得十万元。
有了这么庞大的队伍,胡三每年差不多能有数千万元的钱进项。
一天,“小不点”对胡三说:“哥,我看咱们能不能像电视上讲的那样,把咱们管理地盘的事当做一个产业来抓,做大做强?”
听了“小不点”的话,胡三有点懵然,问产业是怎么回事?“小不点”也只有一个感觉,说不出更具体的道道来。
“大头”认为“小不点”说得有道理,可囿于没有多少文化,想不了那么多也走不了那么远。几天后,一个文化人意外闯进胡三的视野,使这一想法逐渐明朗起来。
他就是贫困大学生朱葛。
朱葛是“巴都大学”哲学系三年级学生,二十三岁,中等个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面黄肌瘦,两腮干瘪,躬腰缩裆。
那日天刚蒙蒙亮,“小不点”晨跑到别墅后面的“巴都大学”后门。忽听前面垃圾箱里传出一些声响,“小不点”没在意,可经过垃圾箱时,他看到一个瘦瘦的人正趴在箱里翻捡着。那人听到了身后的声响,转过身,“小不点”吃了一惊,原来那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一看就是一名大学生。
大学生发现有人盯着他,脸上现出尴尬的神情,慌忙走开了。
“小不点”继续往前跑,没过多远,他发现刚才那个大学生又在另一个垃圾箱里翻东西,从里面拣出一个被咬了几口的面包,放到嘴里咀嚼起来。
出于好奇,“小不点”接连几天都去,结果每天天不亮都在那儿遇到他。
“小不点”跟胡三说了大学生在垃圾箱寻食物吃的事,胡三非常感兴趣,叫“小不点”把这个大学生叫来看看。
朱葛被请到了胡三的别墅,在听完胡三哥几个的创业史后,朱葛兴奋起来,发黄的脸现出了红晕。接下来,他说出了一番让胡三、“大头”与“小不点”目瞪口呆的话,真有如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
朱葛说:“在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资源无所不在。从这个角度说,目前巴城的两万名乞丐是你们手中最大的人力资源。虽然你们一年能有近千万元的税收,但这种仅靠地盘租金的收入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弱点是缺乏管理上的主动性。它不时受到乞丐人流与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比如,在冬天,一些乞丐可能因为寒冷而迁徙,这就要减少税源。而主动的管理机制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载体。在管理产业中形成有机的产业链。具体来说,乞丐行业的产业链应该是这样的:一是拥有供给巴都乞丐市场的乞丐资源,尤其是残疾乞丐的资源。这是乞丐产业链条的仓库。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就可以从这个仓库里把乞丐资源运送到城里的大市场,安排他们在那里为自己的生存找到出路,更是替组织者淘金。二者相得益彰,达到双赢的实效。要不然这些人本身所具有的资源就会白白搁置,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二是为稳定和挖掘乞丐资源的价值,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或者创造条件建立若干残疾人栖息的地点,为他们的食宿提供方便。这样便于集中管理,更便于组织管理和调配,把具有较大含金量的乞丐安排在黄金地段,获取更大的利润。三是我们在初具了以上条件的同时,应该以战略的眼光开拓这项事业,可以依托巴都这个大本营,挺进中原,把市场的产业链条延伸到两千里之外的殷洛市。殷洛是古都,历经殷商汉魏,文物、古迹不可胜数,是中外游览之胜地,何尝不是我们淘金的宝地?四是在夺得了殷洛市场后,我们可以南窥三千里外的滨海市。胡丐王可以到那里大显身手,那里遍地都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