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阴谋街舞

作者:魏秋星




  一个星期后,李小洋凯旋而归,关于这次行动,李小洋跟我讲得有声有色,她说东方音像城的确存在一个黑团伙,这伙人行动诡秘,很不好接近,林队长靠内线认识了一个光盘贩子,警方几个人乔装成外地客户打进团伙内部,其中李小洋也扮演一个角色,黑团伙警惕性很高,对他们逐个进行盘问,光盘贩子见李小洋是个女流之辈,想在她身上找出破绽,盘问格外严格,问她黑话,道里的熟人,李小洋镇静自若,对答如流,真有点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惊险,她最终取得了黑团伙的信任。他们随光盘贩子去了一趟广东,最终查到了盗版光盘的生产线,还查到了一条暗藏于我市和广东之间的贩运渠道,渠道牵涉到文化局、铁路等几方面的个别人员,组织严密,十分隐蔽,两地警方联手行动,端掉了盗版光盘生产线,也摧毁了那条秘密渠道,大获全胜。她说林队长对她的表现大为赞赏,说她临危不惧,角色演得入木三分,林队长甚至想把她挖到刑警队去。她十分兴奋,我也被她的情绪所感染,热情鼓励她尽快把稿子写出来。
  关于这个黑团伙的背景是林大河对我讲的,文化局稽查队的确有内线跟黑团伙相勾结,其中之一就是稽查队长,他被黑团伙收买,市里每一次清查行动,他都事先报信,使这帮人屡屡逃脱。稽查队长现已在押,经过审讯,他又供出一个惊人的内幕,文化局长张光也参与其中,而且受贿十万元,这事让我大为惊讶。我跟张光很熟,在我的印象中,张光是个两袖清风的官员,文质彬彬,为人朴实,他原来是个唱评戏的,因创作了两部戏,后来调到了文化局戏研室,再后来就做了领导。这个人没架子,常跟我们没大没小地闹着玩,我们特别喜欢跟他一起开会,跟他开会不沉闷,他讲话幽默,高兴了还跑到台上唱两段,把会开得有声有色。但张光跟市领导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他爱提意见,见到不平事就说两句,有时还顶撞市领导,是那种典型的“没眼色”干部,所以市里几个领导都不赏识他,其中最明显的算是林克副书记了。林克和张光原来都是评剧团的,张光是演员,林克是副团长,张光看不起林克,底下说过好几次林克不学无术,作风不好,不仅贪图女色,而且有受贿嫌疑,有关部门找张光调查,他又拿不出具体证据,所以闹得很被动,灰溜溜的,人们都认为张光嫉妒林克。没想到这个背后说别人有受贿嫌疑的张光,本身也是个贪官。
  市纪检委介入了此事,反复审讯稽查队长,调查十万元的事。稽查队长一口咬定确有此事,他说,送给张光的是一个存折,而且是他亲手送的,存折的客户号、账号和开户日记得清清楚楚,他敢跟张光当面对质。纪检委处理得很慎重,没有安排对质,他们先找张光谈话,旁敲侧击,尽量让他主动交代问题,张光一口否认,大为光火,竟当面拍起了桌子,纪检委的同志最后亮出了底牌,说出了存折的客户号、账号和开户日。张光仍不承认,脸红脖子粗地喊道,你们可以到我家搜查,查出来我主动戴手铐子。纪检委的同志说,主动交出来和搜查出来,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问题,你是个明白人,何去何从你自己拿主意,张光气哼哼地扭头就走。两天后,张光脸色苍白地找到纪检委,一进门就往桌上扔了一个存折,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纪检委的同志一看就明白了,但还是有意问了一句,张局长这是什么?张光说有人陷害他,纪检委的同志看了看那个存折,正是稽查队长说的那个。张光气急败坏地说,他在书房偶尔翻书,发现了这个存折夹在书中,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人栽赃,纪检委的同志问是谁栽赃?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只是红涨着脸喘粗气,纪检委的同志见他这样,脸上露出鄙夷的冷笑。
  张光的事很快传开,人们在气愤中带着一丝惋惜,区区十万元断送了一个人的政治生命。市委研究处理意见,常委班子的人都很气愤,说没想到号称两袖清风的张光竟是个腐化分子,都主张严惩,唯独林克副书记态度宽容大度,他说他跟张光曾在一个单位,他了解这个人,本质上是个不错的同志,只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一时糊涂,犯了错误,另外款额不大,又是主动交了赃款,应从宽处理。林克的态度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人们推测张光这下栽在林克手里,怎么也好受不了,没想到林克不记前嫌以德报怨,人们对林副书记顿生好感。市委最后的处理意见是,党内严重警告,撒销局长职务,降职使用,后来文化局安排张光到一个濒临倒闭的影剧院当了一个副经理。处理决定宣布的当天,张光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虽经抢救没了生命危险,但精神变得恍恍惚惚,他大骂林克,说林克制造冤案,打击报复,声称林克才是黑团伙的后台,对这种没根没据的陈词滥调人们反应冷漠,越发厌烦了他,后来见他越骂越凶,哭笑无常,就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李小洋的稿子写完了,洋洋三万字,文章对这次打非行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情节紧张,悬念迭出,几个老总看了,拍案叫好。但审稿时,对是否点张光的名字,老总们拿不定主意,最后请示市委,主管新闻口的林副书记坚决不主张点名,他说这样就毁了张光的一生,我们要治病救人,给张光同志留一条出路,老总们采纳了林副书记的意见,对黑团伙的背景追究上,进行了简化,没有过多的交待。稿子在报纸上分三期连载,大受好评,但同时在读者中留下一个悬念,黑团伙那个未点名的后台究竟是谁?
  
  三
  
  稿子连载完后,报社决定召开一个李小洋作品研讨会,一是对李小洋进行表彰,二是让一些年轻记者学习李小洋的拼搏精神。下午两点,会议室里人声鼎沸,各方专家欢聚一堂,市委宣传部一个副部长也亲临会议,我忙里忙外,迎候着一个个客人,会议要开始时,我突然发现最主要的人物李小洋还没到会,急忙给她的住所打电话,没人接;打她的手机,手机关着;我焦急万分,以为这些天李小洋过于劳累,睡过了头,连忙派人到她家里去叫,派出的人很快就回了电话,说家里锁着门,我一听傻了眼,又急又气,这个李小洋怎么搞的?这么大的事怎么忘得一干二净?难道她不知道有这么多领导和专家等着她?难道不知道这是专门为她召开的一个会?快三点了李小洋还没露面,人们有些不耐烦了,会议只好开始,因为主要人物缺席,人们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发言者无精打采,听会者心不在焉,会议还不到五点就草草收场,晚上的饭局也吹了灯。
  散会后我带一个记者又来到李小洋的住所,家里仍锁着门,问周围的邻居,谁都不知道她到哪儿去了,我们在楼下等到半夜,也没见她的人影。第二天李小洋仍没上班,我们不停地打她的手机,回答始终是那个娇滴滴的声音,对不起,用户已关机,李小洋似乎蒸发了。这个事起初只有报社领导和我们新闻部的人知道,第三天,当林大河率领刑警队几个人来到报社,人们才知道李小洋失踪了,消息传开,报社乱作一团,市委非常关注此事,林副书记几次打电话过问,并指示警方要全力以赴侦破此案。
  我是新闻部主任,副主任丢了,自然责任重大,我心情沉重地找到总编,说都怪我,平时管理不严,对同志们关心不够,总编刚从市委回来,显然也挨了批,脸色灰溜溜的,他火气十足地说,现在谈什么都晚了,当下最重要的是协助警方找到人,万一小洋发生点什么意外,别说你我,就连林书记都得吃不了兜着走。我越发感到事关重大,头上冒出一层冷汗,总编道,这几天你先停止一切工作,全力帮助警方破案,我点头称是。
  报社会议室成了临时指挥部,有关人员一拨拨地被叫去询问,很快林大河也把我叫了去,我走进会议室,见林大河和几个人正襟危坐,气氛严肃,林大河似乎不认识我了,脸上没有一点笑模样,他首先询问我九月二号,也就李小洋失踪前一天的情况,我说那天李小洋到灵黄县采访去了,整整一天,同去的还有一个记者,叫高虹,林大河让我立即喊来高虹。高虹还是个见人就脸红的小姑娘,去年大学刚毕业,走进会议室,见林大河几个人的模样,有些害怕,我让她坐在我身边,安慰道:“小高,这都是警察叔叔,别紧张。”
  

[1]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