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揭秘华勇营

作者:罗学蓬




  7月26日,张德成率义和团到达王家口后,刘义鹤带领当地商绅热情迎接,主动为义和团征粮筹款,只巴望张德成能够尽快带着部下离开此地,以免洋人把战火烧到这里。张德成也认为王家口离天津等地比较近,容易遭到洋人的进攻,决定钱粮到位后,马上转移。但是,张德成认为刘义鹤等商绅所筹的钱粮太少,勃然翻脸,下令抢劫商号与富裕人家,砍了不少人头,烧了不少房屋,连主动为他筹钱筹粮的好几户商绅也被祸及。张德成弄了个盆满钵满,决定28日上午离开王家口,前往子牙河上游的留洛庄。讨好反落得个如此下场,刘义鹤得知联军赶到大城县的消息后,立即萌生了提供情报的念头……
  鲍尔立即摊开地图,与洛斯勃尔等军官一起部署作战计划,又派郑逸秋、黎成随刘义鹤同返王家口,暗中监视张德成的动静。
  29日上午,义和团将抢来的银子和粮食装上十几条大船。启程时,张德成坐着当初裕禄送他的八抬绿呢大轿,威风十足。
  当张德成的船队离开王家口码头后,早已将张部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的郑逸秋、黎成与刘义鹤飞骑赶到子牙河上游的留洛庄,与早已在此设伏的华勇营会合。此地芦苇丛生,水势湍急,地形复杂。张德成等人事先没有任何觉察,当船行至这个地方时,华勇营突然弹发如雨,义和团民纷纷中弹落水。报仇心切的刘义鹤率几名心腹跳上大船,第一个在船舱中找到张德成,开枪将之击倒,随之抄刀上前,把他的脑袋割了下来。此役义和团民大部分被打死,少数跳水逃跑,也均被华勇营搜获后当场处决。张德成与他创立的名震中华的“天下第一坛”,就此变成了中国漫长历史中的一个符号。
  就在华勇营带着张德成的脑袋凯旋时,突然被一阵激烈的枪炮声惊动。枪炮声来自东北方向,鲍尔上校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派洛斯勃尔的骑兵营前去侦察。
  战场大约在十华里外的子牙河边上,洛斯勃尔赶到时,天已放亮,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临近尾声。河滩上到处扔着红灯笼,遍地横陈着身着红衣红裤的红灯照年轻女兵。炮声早已停止,零零碎碎的枪声仍然响彻河滩,那是法国士兵在对尚未断气的中国女人补枪,或在芦苇荡里搜索射击残存的中国女人。
  法国人遇上的是大名鼎鼎的红灯照。
  “黄莲圣母”林黑儿和“二仙姑”董宝宣、“三仙姑”苏青怡,在洋兵攻进天津城时,带领上千女子先撤至杨柳青,再沿子牙河往河北方向转移,没想和一支法国清剿军劈头相遇。
  洛斯勃尔赶紧问法国指挥官抓到红灯照的几名大头领了没有。那指挥官耸耸肩说他也不知道,或许已经被打死了,或者正躲藏在芦苇荡里。他还说这帮中国女人作战十分勇敢,而且宁死不当俘虏,所以,他不得不十分遗憾地下令把她们全部打死。洛斯勃尔急忙率领自己的部队进入了芦苇荡,参与搜寻活着的红灯照,并且下令不准打死任何一个被俘者。
  但是洛斯勃尔的命令却无法执行,躲藏在芦苇荡里的红灯照女兵十分顽强,不断地向接近她们的洋人射击,想生俘一人十分困难。华勇营的中国士兵为保平安,只好向在密林中晃动的每一个红色身影开枪。
  太阳升起时,枪声稀疏下去。这说明,活着的红灯照女人已经不多了。
  大约7点钟时,就在洛斯勃尔率领的这股搜索队附近,芦苇林子哗哗地摇动起来,一艘小船突然箭矢一样冲了出来,不顾一切地向着子牙河上游划去。
  所有人都看见了小船上晃动着3名红衣女子,枪口都在一瞬间抬了起来。枪声猝然响起,两名红衣人滚落水中,剩下的一名红衣人扔下竹篙,挺立在船头上,以一种傲视天地的神态凛然注视着向小船围去的众多联军士兵。
  洛斯勃尔一眼看见那位活着的红衣人,肝胆俱裂,发狂地大叫起来:“抓活的!谁敢开枪我毙了谁!”
  郑逸秋与黎成也看见了,挺立于船头上的正是苏青怡!
  洛斯勃尔与郑逸秋、黎成爬上一条小船,拼命向苏青怡跟前撑去。就在这时,苏青怡突然一头扎进河中。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合围上去的法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全都跳入河中搜寻。活着的苏青怡与刚才中弹落水而亡的林黑儿、董宝宣,全部被法国人捞了起来。
  洛斯勃尔请求法国指挥官把苏青怡移交给英国军队。
  对方显得难以置信,态度生硬地拒绝道:“亲爱的朋友,我的军队和这群中国女人激战一晚上,死伤了不少人,好不容易才抓住这个活着的红灯照大首领,你不觉得向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太过分了吗?”
  洛斯勃尔无言以对,他只好带着郑逸秋与黎成来到苏青怡跟前。
  负责看守苏青怡的法国士兵见他是一位盟军上尉,身子一挺向他敬了个军礼,退到一边。
  洛斯勃尔看见苏青怡浑身湿淋淋的,双手被反捆,心中万分难受,他用中国话说道:“青怡,实在对不起,我怎么也想不到,我们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
  苏青怡冷若冰霜的目光在洛斯勃尔、郑逸秋、黎成的脸上逐一扫过,说道:“我不认识你们。”
  郑逸秋激动地说道:“青怡,你救过我和黎成的命,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救你出去的!”
  洛斯勃尔也咬牙切齿地说:“我不会让你死的,青怡。”
  苏青怡咬咬牙说道:“如果你们真想报答我,那就去对法国人说,让他们杀了我,我要和林黑儿、董宝宣两位姐姐共赴黄泉!”
  就在这河滩上,法国人匆匆将一架马车改造成囚车,将苏青怡装了进去,押往天津。
  洛斯勃尔派一名传令兵赶回向鲍尔上校报告这里发生的情况,然后带着骑兵营跟随法国人一同返回天津。一路上,根本就没有机会下手,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法国人对苏青怡的看守十分严密。
  红灯照大首领“三仙姑”被生俘,顿成天津的最大新闻,联军总司令部为此还专门在总司令所在地戈登堂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苏青怡自被解到天津,便开始绝食自寻解脱,联军以强制手段对她进行灌食,还为她特制了最华丽的红灯照大首领的服饰,光彩夺目,然后把她装进特制的笼子里,公开“展览”。10两银子一张的票价十分昂贵,然而参观者仍然络绎不绝。他们大都是对义和团深恶痛绝的外商和中国基督教徒,花上一笔钱来出一口胸中恶气,自然不会吝啬。他们看到的红灯照首领那张美丽的脸上全是悲愤。围观的洋人和中国人人山人海,记者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为她拍摄了许多照片,各自寄回国内,照片下面的文字说明是:中国圣母。配发的相关文章则大肆宣传红灯照的特点,这些年轻的中国女人是如何杀人如麻,在战场上和联军士兵打起仗来是如何的不要命,美丽、勇敢、残暴,再加上种种神奇的东方法术集于一身,引起了猎奇心极强的外国人的极大关注,纷纷要求把这位红灯照首领送往西洋,巡回展览。
  当苏青怡在戈登堂公开展览时,郑逸秋与黎成均去看了。洛斯勃尔没有去。郑、黎二人的心情也与洛斯勃尔一样沉痛,但无论如何,他们觉得有必要去看上一眼。
  但是,当联军总司令部应各参战国人民的强烈要求,决定把苏青怡送往欧洲各参战国巡回展览时,洛斯勃尔最终还是和郑逸秋、黎成一同去为苏青怡送了行。
  那是8月2日的上午,他们陪伴着像出口动物一样被装在木笼中的苏青怡到了塘沽码头,当军舰缓缓驶离码头时,洛斯勃尔和郑逸秋、黎成均是心如刀绞,泪流满面。郑逸秋也第一次问起了自己:为了家仇,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吗?但那仅仅是一闪念,“打进北京城,完成自己的复仇路”仍然塞满了他的心……
  
  第九回 大势去总督饮弹 皇城下蛇鼠潜行
  
  1900年8月4日凌晨2时,参加进攻中国首都的联军各部准时离开驻地,踏上了征途。
  已经在战争中展露锋芒,不仅得到英国陆军部的嘉奖,也屡获联军指挥官们好评的华勇营再次奉命出征。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方向,同样的目的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20]